第二日,已是昭宁二年的一月。 德阳殿,刘辩和几位心腹内臣正围在沙盘的周边。 御史中丞孙嵩,在介绍着当前的形势。 “袁绍、韩馥合兵,屯于邺城、黎阳一线。 曹操、刘岱、张邈等人屯于酸枣一带。 孔伷和李旻屯于颍川郡阳城。 袁术屯兵于南阳宛县,孙坚目前扔在南郡襄阳。 如今天寒地冻,各方都没有动兵的迹象,都在加强防备,训练士卒。” “崔太傅应该到了并州雁门郡。 赵将军已经到汉中,目前益州已有粮食运往关中。 刘荆州目前已到益州上庸郡,伺机而动。” 刘辩点点头,按照他原本的想法, 刘表应该是绕道鱼复县,也就是原本刘备改名永安的地方。 不过实际过去之后,赵谦和刘表很快调整了路线。 毕竟从上庸到襄阳的路更近,绕道也少。 刘辩虽然对东汉末年的历史事件比较了解,但毕竟不是万花筒。 地理这一块,则是熟悉一些有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 “山东群雄,还没有一点出兵的动静么?” 刘辩揉了揉太阳穴,有些疲惫的问道。 昨日深夜不知怎的,一时来了兴致,结果一直忙到天色发白才入睡。 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融合,果然比单纯的生理需求,要解压的多。 只是可惜前世生活已是很艰难,哪里有太多的心思去经营爱情。 孙嵩摇了摇头。 尚书令贾诩解释道:“陛下,战争有利于集中资源。 这些人讨伐叛乱只是由头,借机征兵、集中资源,把权力抓到手中,从而坐大才是他们的目的。 至于进攻我们,这种风险极大的事情,他们都会躲藏在后,等别人送死先。” 好家伙,把世家大族的底细都透露了。 闻言,荀彧看了贾诩一眼,但并没有说什么。 “难道就看着他们占领地方,集中资源,消化豪族,形成实力?” 刘辩皱起眉头,“我们先进攻呢?” 荀彧开口道:“陛下,兵者不可急切。 先进攻的,要承担的风险更大。 因为出兵要从防线中出来,如此就增加了被袭击的风险。 而且粮道的运输路程也会增加。 就是当年打蛾贼,急切间也难以攻下。 只有等对方内部出现动乱,才是进攻的好时机。” 刘辩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也清楚。 皇甫嵩是太尉,吕布和徐荣已经持节,在前线都拥有较大的权限。 如果有机会的话,三人都会主动进攻。 作为天子,还是要相信名将的判断,而不是急着平定天下,一道道的诏令去催促。 熟知,欲速则不达。 唐玄宗和哥舒翰在潼关就是例子。 崇祯的例子更多。 荀攸也接着道:“陛下,只要大司马刘虞那边有动作,太尉那边就好进攻冀州。 徐州刺史陶谦那边有动作,徐将军就好进攻兖州。” “那就等么?” 刘辩有些无语的说道,就在这个时候,他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灵光。 当年董卓之所以可以轻松的打败曹操和袁绍,那是因为袁绍、曹操主动进攻。 他们主动进攻的原因,是因为董卓迁都长安,是进攻的好时机。 当时,董卓焚烧宫室,劫持天子西迁,海内震动,百姓不知归属。 在曹操看来,这是上天要董卓灭亡的时候,一战而天下可定,机不可失。 但从董卓的角度上来看,迁都真的有必要么? 白波军虽然势大,但是毕竟没有战略眼界,而且河东郡的豪强们的坞堡都在。 郭泰根本不具备进攻雒阳的实力。 历史上,郭泰也没有进攻雒阳,而是跑到了濮阳一带。 另外,迁都长安这事,实际的操办人并不是董卓。 根据历史的记载,大概率是曲意逢迎董卓的王允。 这也是王允能够替代杨彪,成为司徒,并得到董卓绝对信任的原因。 同时也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重要的兰台、石室图书秘纬收集起来带到关中是王允的功劳。 到了长安,都分类条上。 又收集汉朝旧事,应当施用的都一一奏上,经籍得以保全。 当时董卓还带着大军在雒阳,焚烧宫殿,抵抗关东联军。 实际上的朝政大小事,都托王允处理。 这个时候的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可谓是完美的搭档。 最起码,董卓在雒阳抵抗群雄,一直到回到长安,后方就没有烦心过,也没有一点缺少粮草的记载。 当然, 王允借此时机,亲自主持一些恢复王室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具体事务,也是一点功劳。 当时天子、朝臣及内外,没有人不依靠王允。 最后的诛杀董卓,也是王允一手操办。 ......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董卓内部迁都加动荡,他们这边一进攻,朝堂再一乱。 董卓一战可定。 然而,董卓那边的朝堂稳如老狗。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