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国志知意》
本文就《3国志》中列国《驱除传》的人物构成及位置特征,浅谈背后含义。
魏国的驱除,共分3卷。列于《帝纪》与《后妃传》之后,《开国功臣传》之前。且3卷人物构成意味深长。
吴国的驱除,共1卷。列于《帝纪》之后,《后妃传》之前。
蜀国的驱除,共1卷。列于《帝纪》之前,诸卷之首,异于魏吴。
魏蜀吴《驱除传》顺序均不相同,反映的是3国政权的“架构差异”、以及各国“地方霸史”的特殊性质。
曹魏的“群雄列传”有3个特点:其1是位置问题,其2是益州缺失问题,其3是人物汇编问题。
(1)位置问题
不同于《蜀书》与《吴书》,曹魏的《群雄传》位置在3国史中、相对最靠后,处在《后妃传》之后。
乍看之下似乎是曹魏的外戚地位在3国之中最高,实则不然。在曹丕《甲午诏令》后,曹魏的外家权利遭到严重限制,故曹魏之外家,在3国之中实际地位最低。
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魏书2文帝纪》
换言之,曹魏有“后妃”而无“外戚”。《魏书》中“后妃传”紧随帝纪,其隐喻是曹魏后妃、已经完全沦为“皇权的附庸”。
因此《魏书群雄传》(卷6至卷8)的位置问题,反映的并非自身问题、而是曹魏内部的妻族地位升降。
(2)益州缺失问题
《魏书群雄传》共3卷。传主颇可探讨。
卷6传主是:董卓、袁绍、袁术、刘表。
卷7传主是:吕布、臧洪。另有穿插张邈与陈登,但不成列传。
卷8传主是:公孙瓒、公孙度(家族)、陶谦、张杨、张燕、张鲁、张绣。
问题很明显。
按地位而论,卷6缺失刘焉、刘璋父子。而卷7的吕布、臧洪,论名望功业、无甚特殊;却列在“2公孙陶4张”之前。尤其是臧洪,区区广陵1功曹,袁绍麾下的鹰犬叛将,甚至不配与吕布合传。
其实《魏书》人物汇编设置,颇为巧妙。
《魏书卷6》很明显是汉末群雄中首屈1指的“霸主级人物”,通俗1些讲就是“魔王传”。
董卓、2袁、刘表皆割据州郡,图谋篡逆的奸雄,甚至后来大部分军阀、都是从其阵营之中分裂而出的。
比如吕布孕育于董卓霸府,曹操孕育于袁绍幕府,孙策则孕育于袁术政权等等。
董卓雄踞司隶、袁绍鹰扬河北、袁术窃据扬土、刘表跨蹈荆襄。
这群魔王们,几乎占据了丧乱初期的全部州郡,唯有益州不在其中。
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魏书6董2袁刘传》赞语
下1章咱们继续说。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