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稷下学宫中人才的治国良策,也不再任用他们为官。
这样一来,齐国虽然依然高举“尊贤”的旗帜,但实际上朝堂上却出现了人才凋零的局面。一个人有能力固然对治国有益,但如果失去了“贤”作为基础,那么这种“能”对国家的发展只会有害无益。后来田齐朝堂中田婴、田文当权,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正如《史记·孟尝君列传》所记载: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
到了齐王建时期,齐国的朝堂已经没有可用之才,宗室贵族牢牢掌控着朝政。此外,他还放任君王后专权,后来又将政权交给了后胜,完全疏远了真正的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齐国的政治逐渐腐败,国家实力也逐渐衰弱。而秦国则在商鞅变法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最终,在秦军的进攻下,齐国毫无抵抗之力,只能选择投降。齐国的灭亡,不仅是因为齐王建的个人原因,更是因为齐国长期以来在用人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只有真正做到尊贤用能,选拔和任用有才干、有品德的人才,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此外,领导者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各方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决策和管理。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历史是一面镜子,齐国的灭亡提醒我们要汲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当初,齐王田建深知与秦军抗衡,自己必败无疑。然而,作为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国君主,他又怎能轻易放下架子,不战而败,成为秦国的俘虏、嬴政的臣民呢?于是,他也装模作样地指挥摆弄一番,企图用手中的数十万军队与秦国一较高下,至少也能讨价还价一番。可惜事与愿违,这数十万军队如鸡鸭一般,未等秦军进攻,便一哄而散,逃亡大半。田建气馁至极,秦军兵临城下,他只好再次向宰相后胜请教对策。
后胜吃了秦国几十年的回扣,自然也给不出什么好主意。万般无奈之下,田建唯有投降这一条路可走。
田建虽已投降,但老弟嬴政却并未兑现封给他五百里地的承诺。城头易帜后,秦军第一件事便是依照嬴政的命令,将受贿最多的宰相后胜腰斩于市。后胜原以为自己数十年来谄媚秦国、为秦国效力,算是立了奇功,却不想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是啊,像他这样见利忘义的小人,对秦国、对嬴政又有何用处呢?
曾经亲如手足的结拜老哥田建,如今却被嬴政留了一条活命,流放于共城。嬴政是要好好地羞辱他一番!枕戈待旦的嬴政,从心底里看不起这位只知享乐的太平国王。
共城位于太行山的山坳之中,只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山间小道通向山顶的几间小屋。这里人烟稀少,满目荒凉。夜间,狂风骤起,林涛怒号,如泣似哭。齐王田建一家,连同宫人,就住在这山巅的几间小屋里。随从的宫人不久便纷纷逃走了。田建只有一个年幼的儿子作为继承人,这位昔日的王位继承人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苦楚。
每夜啼哭不止,哭喊着要回临淄的王宫。这让田建心如刀绞。起初,秦国地方官员对他们的衣食供应还算过得去,但渐渐地,人们也便淡忘了田建的存在,衣食供应时有时无。金枝玉叶的一家人饱受饥寒之苦,田建也更加伤感,一病不起,竟再也无法起身。幼儿也不知去向。齐国的遗民们听闻国王的惨状,为他作了一首悼歌:“满耳松树的涛声,满目柏树林。饥饿的时候不能吃,口渴的时候不能饮。是谁让国王落到如此境地?是不是那些围绕在他身边的客卿大臣?”四十余年的目光短浅,让齐王田建付出了亡国的沉重代价。
而其女田曦,也只好跟赢垚到九真了。她眉毛般细长,似弯月般柔美。眼角微微上扬,恰似璀璨星辰,明亮而灵动,顾盼生辉。她的肌肤白皙如雪,细腻如脂,宛如玉雕般的面庞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气质,高贵而典雅。她的秀发如瀑布般垂落在双肩上,如丝般柔顺,轻轻拂过白皙的肌肤,仿佛微风中的柳枝,摇曳生姿。每当她微笑时,那笑容如春日暖阳,温暖着周围的人,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然而,亡国之后的田曦,她的美丽面庞上多了一丝淡淡的忧愁。原本明亮的眼眸,如今似被一层薄雾笼罩,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她的笑容也变得牵强,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哀伤。原本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