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不象内地是直接称斤两,而是分成大、中、小件计价。
这种炒辣蟹的原料,被建议非两斤重的不用,否则肉味便不够鲜甜爽口。
陈林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肉头个大的蟹子。
整只蟹子看起来,就像个大面包似的,普通大小的就足有三四斤重。
一个蟹钳,就有一个苹果手机那么大。
除此之外,服务生说还可根据客人的个人口味,选择辣的程度等,考虑十分贴心。
有劲辣、大辣、中辣、小辣、微辣、豉椒、姜葱、清蒸、花雕蛋白蒸、咖哩等各种口味。
可以由客人,依自己喜爱的程度自由选择。
既然吃辣蟹,那就当然是吃辣味的。
于是,光是这个‘避风塘炒蟹’,就点了中辣、小辣、微辣,和豉椒各一盘。
其实,这个‘避风塘炒蟹’,在粤菜馆的食谱之中,算是一款觉的菜式。
它的精髓是那蒜蓉的独特的风味。
这种蒜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甘口焦香,脆而不煳,蒜香味与辣味、豉味结合,达到了一种口味的平衡。
与螃蟹共烹,味道和谐,可口极致。
香城有不少食肆都大张旗鼓,以“避风塘风味”为
号召。
由老板以一个老香城人为大家介绍,这个魅力不凡的“避风塘”,指的就是铜锣湾避风塘。
港九的避风塘有铜锣湾、油麻地、香港仔西、官塘、鲤鱼门三家村等十多处。
但却以铜锣湾避风塘历史最久,也最有情调。
铜锣湾避风塘,落成于1883年,当时面积很大,湾舶的船只很多,游船也不少。
在那里,不仅可以领略到繁华都市中,难觅的水乡村野情趣。
饱餐艇家在“海上厨房”里即时烹煮的海鲜美食和“艇仔粥”。
而且,还可以随兴点唱几支小曲,清歌入怀。
经过几次大规模填海,又修筑了海旁大道,铜锣湾避风塘越缩越小。
海面污染日益严重,不少船家叫苦,连夏夜游船河的游客也兴致大减,日渐衰微。
现在,铜锣湾避风塘,昔日的秦淮风光虽然不再。
但“海上厨房”却早已纷纷上岸登堂入室,但避风塘独具水乡渔村的美味佳肴,依然流传港九。
据由老板说,时下香城的避风塘炒蟹依然脍炙人口,炒得火热辣。
仅在湾仔谢斐道、洛克道一带,经营避风塘炒蟹的食肆就有好几家。
而且,
每一家都别具自己特色,有各自的风格。
那些店面初始时并不精致华丽,但是每家都贴满了许多前来品尝炒蟹的大小明星的照片。
一直出现在电视、电视剧里的那些香城的明星们,基本上能说出名字的,都在这些小店留下过他们的身影。
因此,这些小店也被香城人,称之为明星饭堂。
由老板也是‘避风塘炒蟹’的忠实爱好者,不光爱吃,也爱研究。
他看陈林是极为顺眼的,便坐在了陈林的旁边的位子,跟他细讲这‘避风塘炒蟹’的诀窍和方法。
“陈老弟,”,由老板早就不叫陈先生了,那显得多生分啊,“你回家也可以试着做做,不算太麻烦。”
“就是,肯定做不出人家店家的那种好味道啦。”
由老板笑嘻嘻的说道:“但是,味道应该是也不错啦,我在家里让我太太试做过的。”
炒蟹时,是先用自制的调味料直接炒入蟹中,连蒜茸和豆豉都要用油浸一天。
用的时候,才和肉蟹、姜葱、云南野生指天椒一并下锅。
炒制时,先将蟹斩件炸香,再加辣椒油回镬,令蟹肉格外入味。
这样炒出来的辣蟹上席时,油
色红艳,蟹肉金黄澄亮。
葱蒜等配料覆盖蟹面,焦香、蟹肉香、蒜香、椒香……混于一体,香味四溢,让人食指大动。
就连配制的蒜茸、葱头、姜茸也美味香浓,还有不少食客打包回府用来泡制“公仔面”。
由老板的口才着实是非常不错,讲起美食来更是滔滔不绝。
把陈林等几人本就饥饿的胃口,给说得更加饿了。
众人对这道风靡香城的‘避风塘炒蟹’,本就有着八分的期待,听由老板讲完了之后,直接上长到了十分。
就在众人感到,口水有些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