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夺淮的三成。
虽说也有数万民众受灾,但与历朝历代一场黄河大水下来,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饿殍。
两河中下游,几万里的土地汪洋一片相比,受灾几乎可以说忽略不计。
在加上事后朝廷赈灾及时,这场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非但没有起到任何的波澜,反倒是成了黄琼记功的一座丰碑。
黄琼这种治河方式,虽说因为占用了不少的耕地,而引起了一些非议。
但一场大水下来,将那些非议冲的烟消云散。
黄琼留下的治水法,更成了治河的经典法宝。
原本饱受黄河水患的两淮,成了长江以南有名的鱼米之乡。
尤其是黄琼苦心推动之下,棉花的种植,以及初步形成的棉纺工艺,以及是遍地开花。
因为棉花的推广种植,普通百姓也获得了一种极其廉价的御寒用品。
在也不用大冬天,因为买不起昂贵的裘皮,或是茧绒御寒。
穷苦的百姓,要么只能使用廉价,但御寒能力极差的纸衣,以及柳絮塞入衣物作为冬衣御寒。
同时在范家的大力投入之下,各种棉布以及棉布制品,也逐步开始流通起来。
棉布制成的衣物,虽说不如丝绸穿的舒服,可问题是因为棉花产量更大,所以价格也更为便宜。
棉花与棉布,再也不是只有权贵,用来当做稀奇之物或是用来观赏,或是用来作为奢华之物。
虽说为了推行棉花,以及棉花制成的棉衣,黄琼可谓是投入了大量的本钱,整整用了五年才逐步实现。
而这其中,棉花种植之所以能推开,还是靠着黄琼下圣旨强行推行,才达成一定种植的面积。
直到种植棉花的收益超过高粱,百姓才开始主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