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馅等。在端午节等节日期间,角黍更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街头小吃盛行——馄饨与麪蠒:
馄饨在唐朝已经是常见的街头小吃,其皮薄馅嫩,汤汁鲜美。麪蠒的具体形态可能类似于现在的饺子或者馄饨,也是当时人们喜爱的小吃之一。这些小吃在集市、街头巷尾都可以买到,深受普通民众和美食家们的喜爱。
饮品方面——酒类繁多:
多种名酒受追捧:唐朝美食家们对酒有着浓厚的兴趣,酒类品种繁多。其中,西域贡酒因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异域风味而受到欢迎。桑落酒以其醇厚的口感着称,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很受欢迎。此外,扶桑的清酒也传入唐朝,其清爽的口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饮酒选择。唐玄宗李隆基在酒的选择上就不拘一格,只要是天下名酒,他都愿意尝试。
饮酒习俗独特:
唐朝人饮酒时,常常伴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和活动。例如在宴会上,人们会行酒令来增添饮酒的乐趣。酒令的形式多样,有文字令、筹令等,参与者通过对诗词、典故等的运用来展示自己的才华。此外,饮酒时还会搭配歌舞表演,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果饮和其他饮品——果汁与茶饮:
除了酒,唐朝还有各种果饮和茶饮。由于水果品种丰富,人们会将水果榨成果汁饮用,如石榴汁、葡萄汁等。茶饮在唐朝也逐渐兴起,陆羽的《茶经》对茶叶的种植、制作、饮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当时的茶饮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追求一种宁静、高雅的生活情趣。
唐朝美食家在菜肴制作方面有诸多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材搭配的创新:
“浑羊殁忽”的独特搭配:这道菜将羊和鹅巧妙结合,先把鹅去毛及五脏后,在鹅肚子里填入肉及糯米饭等馅料,再将鹅放入羊肚子里缝合,然后烤羊。等羊肉烤好,取出里面的鹅食用。这种独特的食材搭配方式,突破了单一食材的烹饪局限,创造出了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是一种极富创意的烹饪尝试。
水果与菜肴的结合:唐朝人会将水果与菜肴相搭配,比如在一些肉类菜肴中加入水果增添风味。虽然这种做法在现代也有,但在当时是一种新颖的尝试,为菜肴带来了清新的口感和独特的果香。
二、烹饪技法的创新:
刀工技艺的提升:在唐朝,切生鱼片(“斫脍”)非常流行,这对刀工的要求极高。厨师们需要将鱼切成薄片或细丝,以保证生鱼片的口感和美观。杜甫的《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就生动地记载了切生鱼片的场景,“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嘴春葱”,可见当时的刀工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蒸制技法的广泛应用:唐中宗时期,韦巨源的《烧尾食单》中保存完好的 58 种菜单里,通过蒸煮的就有 40 种左右。蒸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而且在当时人们认为蒸制使食物的香气与蒸汽升腾,具有一种特殊的仪式感,所以在高级别的宴会上,蒸肉等蒸制菜肴是非常重要的菜品。
烤炙技术的发展:烤肉在唐朝也很受欢迎,除了普通的烤肉方式外,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烤炙方法。例如,“热洛河”这道菜是用鹿血和鹿肠合制后煎制而成,这种独特的烤炙方式使得菜肴具有浓郁的风味和独特的口感。
三、调味方式的创新:
复合调味料的使用:唐朝时期,调味料的种类逐渐丰富,美食家们开始尝试将多种调味料进行组合使用,以创造出更丰富的味道层次。例如,在一些菜肴中会同时使用盐、糖、醋、酱油、葱姜蒜等多种调味料,通过不同的比例搭配,调制出独特的风味。
香料的引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许多香料从西域等地传入唐朝,如胡椒、孜然等。这些香料被广泛应用于菜肴的调味中,为唐朝的菜肴增添了独特的异域风味。
四、菜肴命名的创新:
富有寓意的命名:唐朝的美食家们会根据菜肴的特点、食材、制作方法等因素,给菜肴起一些富有寓意的名字。比如“撺双丞”这道菜,是长垣籍厨师为“曲江游宴”创制的。这道菜用猪肚头和鸡胗汆制而成,取名“撺双丞”,暗示举子们吃了这道菜,不忘周兴、来俊臣这两个大酷吏。
周兴和来俊臣,堪称大唐武则天时期臭名昭着的两大酷吏,他们在武则天当政之时扮演了极为重要却又极其恶劣的角色。
周兴,籍贯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