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二征高丽
公元六一三年,杨广下令再征高丽。
如果你把这理解成一个男人的倔强与执着,理解成愈挫愈勇的坚韧,那么你就错了。他是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或者说是要捍卫他的作为帝王的尊严。
为再次征讨高丽,正月初二,杨广再次下诏征召天下之兵在涿郡集结,同时整修辽东古城以贮备军粮。二月,败军之将宇文述被起复委用,加升为开府仪同三司。
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
杨广对侍臣说:“高丽这个小虏,竟敢侮慢我隋朝上国,如今就是拔海移山,也是可以办到的,何况这个小虏呢?”
杨广对高丽的蔑视是有着现实依据的。毕竟隋朝地大物博,和小小的高丽本来就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所以上一次失败他并不服气。他认为征服这个弹丸小国只是个时间问题。
杨广并没有接受上次失败的教训,他依然瞧不起这个对手,但这种轻视也埋下了他再次失败的种子。
对于杨广执意再征高丽,许多大臣是反对的。左光禄大夫郭荣劝道:“戎狄之国无礼,是臣子应该处理的事情。千钧之弩,不会为小鼠而发,陛下何必亲自征讨这样的小小敌寇呢?”
郭荣的意思是,高丽确实无礼,确实可恨,但这个国家太小了,不值得为它兴师动众。而皇帝御驾亲征简直就是牛刀杀鸡。
杨广不听。
四月二十七日,杨广的车驾渡过辽水。二十九日,杨广派遣宇文述和上大将军杨义臣率军直扑平壤。
左光禄大夫王仁恭率军出扶余道,到达新城,高丽军队几万人阻击隋军。这个王仁恭还算有能耐,为了提振士气,保证攻击的突然性和破坏性,他组织了一千名精锐清兵组成突击队,向高丽守军发起迅速而猛烈的强攻。高丽军队大败,赶紧退回城里,闭门固守。
杨广下诏:诸将进攻辽东,可依据战场形势相机从事。
比起一征高丽之时,这是老杨用兵上的一大进步。
隋军用飞楼、云梯、地道,对于辽东城发起了全方位的、立体的进攻,而且昼夜不息。但高丽守军心理素质都很过硬,一点也不害怕。他们依托坚固工事,随机应变英勇出击。两军激战二十余天,依然僵持不下,双方都有大批人员阵亡。在这次攻坚战中,涌现出了沈光这样一个杰出的战斗英雄。
过去的攻城器械主要就是梯子,隋军所用的冲梯竿有十五丈长。冲锋开始了,沈光一马当先爬到冲梯顶端,与守城的高丽士兵搏斗。双方短兵相接,沈光奋勇砍杀,当时杀死高丽士兵十余人。高丽士兵也不含糊,一起攻击沈光。沈光毕竟是站在梯子行,立足不稳,一个闪失,从冲梯上掉了下来。千钧一发之际,沈光看到了冲梯的竿上有垂下的绳索,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身体跌落的瞬间,他闪电般地伸手抓住了绳索,这才免于一死。如果真的从十五丈的高度上摔下来,大家想想,不摔成肉饼才怪。令人惊叹的是,沈光并没有退缩,他稍事停留,又抓住绳子又向上猛劲地攀爬。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被在场的隋军将士看在眼里,大家也顿时受到极大的鼓舞,焕发了旺盛的斗志。杨广听到奏报后,也十分钦佩沈光的英勇行为,当即下令嘉奖,并火线提拔他为朝散大夫。
辽东城久攻不下,杨广听从谋士的建议,改为智取。于是派人制做一百余万个布袋,每个布袋装满土,打算用布袋堆积成一条宽三十步、与城墙同样高的象鱼脊梁一样的坡道,让士兵们登道攻城。他又命人制做八轮楼车,楼车高于城墙,设置在鱼梁道两旁,打算向下射杀城内的人。
一切准备就绪,隋军很快就要攻城了。对于高丽一方来说,辽东城已是危在旦夕。
但六月二十八中午,一份来自后方的加急信报瞬间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也挽救了这个即将覆亡城市。
坐镇辽东行营的杨广得到报告:杨玄感反了!
杨玄感不是王薄,也不是窦建德。他是前宰相杨素之子,现任柱国将军,袭封楚国公,屡掌朝廷重权。这个人公开造反,并且有大批勋贵子弟跟随。此时在他的征辽大军中,就有杨玄感的同党,兵部侍郎斛斯政就是一个。就在杨玄感叛乱的消息传到辽东大营的前两天,斛斯政就投奔了高丽。
而这一切表明,他的社稷已经不稳了。
这个消息对杨广来说恰如惊雷轰顶。
前方战事如何立马显得无关紧要,后院失火对他来说才是致命的。
换句话说,前方是他的面子,而后方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