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从东都到江都
六一六年正月初一,这一天是举行元旦大朝会的日子。√往年,皇帝都要在这一天发表新年祝辞,向全国人民恭贺节日快乐。但如今,这个会议的召开却成了问题:由于动乱,国内的二十余郡的代表都无法来了。大家想想,中央连个会都开不起来了,这像什么话?
鉴于国内盗贼四起的严重现实,朝廷开始商议征剿之事,随即分别派遣使者到十二道传达讨捕乱民的诏令。
诏令下发过后,杨广就没事了。此时的他似乎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意识到了,但他不愿意面对。
他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东都的建设项目上。
他下诏征调十个郡的几万军民,在毗陵郡城的东南一带营建宫苑。这个建筑规模了得:方圆十二里;苑内有十六所离宫,大都模仿西苑的规制,但在新颖华丽方面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杨广是个建设狂,他还打算在会稽建造宫苑。他有许多雄伟的建筑规划,如果不是因为各地造反,不知华夏大地上最终会留下多少他的建筑杰作。
国破如此,这位国家元首的玩心却依然不减,甚至还玩得越来越有创意。
杨广在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最后征得了几斛。有人说了,皇上要萤火虫干什么啊?原来,杨广是要创造出一种美丽的意境:在夜里游山,把萤火虫放出来,其光亮遍及山谷。有人说,皇帝太爱玩了。其实,我以为杨广此时如此有创意的玩乐消遣,其实是为了缓解他内心深处的忧虑。他并不是不关心他的社稷,而是害怕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一次,杨广向侍臣询问各地乱民的情况,草包将军宇文述说:“逐渐减少。”
杨广说:“比过去少多少?”
宇文述信口胡说:“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
纳言苏威一听宇文述说这么不要脸的谎言,就立即躲到柱子后面,恨不能把耳朵眼也给堵实了。
杨广一看苏威的表现不大对劲,就把他叫到座前询问。苏威的回答很是机智:“我不是管这方面的官员,不清楚有多少盗贼,但听说贼患距京城越来越近。”
他不说盗贼现在多了还是少了,而是说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其它的,你想去吧。
杨广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苏威不愧是忠臣,当然他的“忠”是给哪个老板打工就忠于哪个老板,不是那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从一而终的“忠”。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还有讲述。
他早就想给皇帝提点意见和建议了,现在,既然你问了,那我就明说了吧:“过去盗贼只占据长白山,如今已近在汜水。往日的丁役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这难道是人们都变成盗贼了吗?近来看到上奏的贼情都不是实情,于是措施失当,对盗贼不能及时地加以剿灭。还有,以前在雁门时,已经许诺停止征伐辽东,现在又征发士兵,如此以来,盗贼怎么能够平息呢?”
杨广一听苏威把情况说得这么严重,而且又戳到自己的短处,就不高兴。不久到了端午节,百官中很多人都上贡珍玩之物,苏威却献上了一本《尚书》。也许他想让杨广好好反思一下,但有人却借机诋毁苏威说:“《尚书》中有《五子之歌》,苏威的用意很不恭敬。”
杨广也很敏感,以为他是有意讥讽自己兄弟不和的事情,所以对他很生气。
过不多久,杨广又向苏威询问征伐高丽的事情,苏威没有反对,但在征兵一事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现在征辽之事,需要大量的兵员,只要赦免群盗,自然可以得到几十万人。如果派他们去东征,这些人对被赦免罪过感到高兴,会竞相立功,高丽就可以被平灭。”
这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招安”。我们读《水浒传》,朝廷对于梁山好汉使的就是这个招数。他们对宋江等人先赦免其罪,然后封官许愿,再派遣他们去征讨方腊的起义军。这样朝廷可以不战而获全胜。
此招够狠,够毒。
但杨广不高兴了,他死活不肯赦免那些乱民的叛逆之罪,他不想让人说朝中无人,国家无兵。于是不待苏威说完,就把他轰了出来。
御史大夫裴蕴奏道:“苏威的话太不靠谱了!天下哪里有这么多的盗贼啊?”
杨广说:“这老家伙极为奸佞,老拿盗贼来吓唬我,气死我了!今天我暂且忍耐一下,下次我一定要打他的嘴巴。”
裴蕴知道杨广的心意,就唆使张行本上奏说:“苏威从前在高阳掌管挑选官员之事时,他滥授官职,畏惧突厥,还因此要求返回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