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在十一世纪初,开始建筑这周长50里的外城,历时300年,城高5米。
在十四世纪末,蒙古军攻入东京,大肆破坏,城墙几乎全部推倒。
再次修建的时候,没有了原来的气象,城高减为三米。
三米的城高,对于李胜智的陆战师,有和没有,也没什么大的区别。
从风陵渡逃回的守兵,早报告给城防官:有大批海盗,从风陵渡了岸。
城防官立刻敲起城头示警钟,招呼城外百姓进城躲避海盗。
古代筑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百姓,有了危险,当然要第一时间招呼百姓进城。倒不是配合海盗一窝端。虽然事实是这样。
同时立刻派人禀告官九门提督崔景润,说明风陵渡失陷的消息。
九门提督是最高城防官,不是说管九个门。这外城守护重任,落在他的身。
听到海盗登陆风陵渡的消息,九门提督崔景润大惊:不是说现在海盗被阻拦在东京港口外吗?这怎么风陵渡出现海盗了?他赶紧派出斥候,刺探前方军情。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按说风陵渡这隐秘所在,海盗是找不到的。海盗又不是探险队,四处乱转,怎么会发现这处所在?要知道红河支流众多,总不能见一条支流探进去几十里。这是出了安奸了啊。
先别研究这个了,赶紧进宫禀报吧。崔景润火速进了皇宫。
郑松听到海盗从风陵渡登陆的消息,差点儿来个急性脑溢血。
现在城防空虚,兵都调到大堤去了,这可怎么办?
郑松立刻询问:“崔提督,风陵渡来了多少兵马?”
崔景润回道:“贼兵势大,暂未探明来敌数目。军情紧急,属下不敢等斥候回报,赶紧进宫禀明军情。”
崔景润为官多年,把自己责任推卸一空,郑松算是埋怨他探敌不明也说不出口。
防守要紧,赶紧从大堤抽调兵力吧。
正想调动兵马,港口方向炮声震天。满朝武都惊得变了脸色。这都许多天没有这个声势了,海盗这是要进攻港口?
不片刻,已经有港口紧急军情传来:原来敌人有了可以在船使用的攻城炮,正在轰击大堤。
黎皇六神无主,眼巴巴的看着郑松道:“尚父,不知当今,该当如何是好?”
黎皇不喜欢尚父这个称呼。有封官封出这么个不成体统的名号的吗?这是郑松在侮辱他。虽然郑松后来把女儿嫁给他,真成为他岳父,那他也不喜欢这个称呼。平时都是叫郑松“平安王”这个封号的。
如今事急,郑松成了他的依靠。他叫尚父,正体现了这一心态。
郑松稳了稳心神,心道:谁都能乱,只有自己不能乱。他对黎皇道:“回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海盗又不是三头六臂,我们有忠勇将士,不要慌。”
嘴里说不要慌张,哆嗦的双手却出卖了他。
郑松对郑梉道:“郑梉郑总兵,你去北城督战。”
郑梉满脸不愿意,抗声道:“城无兵,怎么防守?”
郑松冷了脸道:“你先去,我这调动兵马支援北城。”
郑松心下大怒,暗道:人家都说打仗亲兄弟,阵父子兵。你这倒好,还跟我讨价还价。
郑梉可知道开荒团的厉害。那时他还没见识过开荒团的火炮。不过现在开荒团无数战舰往来,舰炮火力强大。尤其刚才报说,居然有舰发射的攻城炮,那北面风陵渡过来的敌军,能少了攻城炮吗?
外城那三米高的城墙,一门防守火炮都没有,拿什么去守?老东西站着说话不腰疼,真是把儿子往死里坑。
不过毕竟郑松是兵马元帅,自己还挂着总兵衔,也不能违命。只好道:“还请父王尽速发兵,不然外城破了,单凭内城,一旦被围,破城只是时日问题。”
郑松道:“你和崔提督且观察敌情,安排防务,尽管放心。”
郑梉和崔景润领命去了。
郑松命武原持了调兵令牌,火速赶往港口,查看河堤防务情况,同时从港口东西两翼,各调两万兵马回防。
九门提督崔景润和郑梉来到北城,登城门楼制高点,向远方看去。
墩河像一条飘带,遥遥的挂在天际。风陵渡一片黑影,蚂蚁一般,离得太远,实在看不清楚具体情况。
郑梉琢磨了一下,兵贵神速,敌人在磨蹭什么?为什么不来攻城?
“师兄,兵贵神速,为什么在这里浪费时间呢?”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