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帝的秘密召见
夜深,乾极宫内烛火通明。天武帝屏退左右,只召皇后家族的代表、永安侯萧清源密谈。这场会面极其隐秘,连宫中太监郑璋都被遣至殿外守候。
天武帝微微倚靠在龙椅上,语气低沉:“永安侯,东宫虽渐稳,但朕总觉根基未固。宗室的暗流、功勋的野心,还有地方士绅的掣肘,皆如埋伏的火种。朕欲借皇后家族之力,协助太子,理顺朝局。”
萧清源拱手答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虽久未参政,但萧家一门忠烈,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只是不知陛下具体有何安排?”
天武帝点了点头,缓缓说道:“你虽未在朝中任职,但家族根基深厚,门生故旧遍布江南与朝堂。本次朕欲委你协助东宫,兼顾朝堂与地方事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朕将命你出任吏部尚书,掌管人事调动,协助太子重新梳理各部门的布局。此外,朕还欲令你的侄女萧婉仪出掌宫中内务总理使,协管宫中事务。”
萧清源闻言,略有迟疑:“陛下,臣虽愿为国分忧,但此举是否会令朝臣误会皇后干政之嫌?”
天武帝冷笑:“朕正是要让人看到皇后家族的力量。让那些宗室与功勋,都明白东宫并非孤立无援。”
次日,天武帝在早朝上正式宣布了几项人事任命:
永安侯萧清源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掌管朝廷人事。
萧婉仪被任命为宫中内务总理使,统领后宫事宜,并与东宫保持协作。
安公主宗清婉进一步获授江南巡察副使,负责地方改革的督办工作。
这一系列任命将皇后家族的势力大幅推向前台,不仅震动了朝堂,也让宗室与功勋感到压力。
朝堂上,宗室与功勋迅速展开讨论。
承德王宗邺晟率先发难:“陛下,此次任命虽意在协助东宫,但吏部乃朝廷中枢,若由皇后家族执掌,恐有偏颇之嫌。”
定远侯李彦忠附和道:“陛下,江南改革已属关键时期,若再多派皇后家族之人,是否会令地方官员无所适从?”
兵部尚书杨敬则力挺东宫:“陛下任用贤能,乃稳局之策。永安侯久经朝堂,其威望与能力,足以胜任吏部之职。”
内阁次辅魏仲清也说道:“陛下,臣以为,与其分权令各方掣肘,不如由忠于朝廷之人统一布局。永安侯出任吏部尚书,正是明智之举。”
天武帝冷冷扫视满朝文武,最终说道:“人事布局,朕已有定论。宗室与功勋若对朕之安排心存质疑,便尽管奏上,朕一一听之。”
此话一出,朝堂顿时静寂。
东宫内,宗邺文召集苏子恒与幕僚商议,讨论皇后家族的突然崛起。
苏子恒说道:“殿下,此次父皇任用萧家,显然是为了借助皇后家族之力稳固东宫。但此举同样让皇后家族的影响力大幅提升,若萧清源一旦偏向宗室或地方士绅,对东宫反而不利。”
宗邺文摇头:“皇后家族一向与本宫亲近,萧清源与清婉更是东宫的助力。此举虽有风险,但亦是机会。本宫需趁此机会,将萧家之力彻底融入东宫体系。”
苏子恒点头:“殿下所言极是。不过臣建议,须安排东厂密切监控吏部的动向,确保萧清源的调动符合东宫布局。”
宗邺文应道:“此事本宫已有安排。吏部的重要调动,须经东宫备案后方可执行。至于萧婉仪掌控内务,这对本宫更是大有助益。”
萧清源上任后,迅速展开一系列动作:
全面清查吏部旧案:对过去数年中宗室势力渗透吏部的痕迹进行清理,将多名与宗邺晟有牵连的官员调离京城。
提拔东宫心腹:将东宫推荐的数名年轻官员提拔至吏部要职,为太子监国的部署铺路。
密切监控地方任免:对江南、东南和北疆的地方官员进行集中调整,逐步替换宗室或功勋影响较深的干部。
这些行动迅速见效,东宫在吏部的影响力显着增强。
与此同时,萧婉仪也在宫中展开动作。她接手内务总理使后,开始对后宫的管理体系进行整顿,并与东宫保持高度协作。尤其是在处理天武帝的丹药炼制与宫中开支时,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与效率。
萧婉仪对苏子恒说道:“苏大人,宫中事务虽琐碎,但若能节俭得当,也可为朝廷节省不小的开支。臣妾愿以此事为太子殿下减轻负担。”
苏子恒微微一笑:“婉仪使果然深明大义。有您在宫中主持内务,东宫可少许多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