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鱼,肚子里的东西不少。
有一大块鱼籽,大鱼的鱼肠、鱼鳔什么的,俭省的人家也是吃的。
在水潭边正是想到这些,他才没就地收拾了。
燕大娘把不要的鱼鳃什么的丢到一个破碗里,喊了声‘大黄’。
一只半大不大的狗子摇着尾巴跑过来,张着大嘴哈哈地留着口水。
“吃吧,好好看家。”
别看家里日子困难,他们家还是养了一条看家狗。
原本是没养的。
这不是前两年,不知哪个村的二溜子趁着村民都去田里干活跑来偷东西,他们家把村子东头,离山又近,要不是有人偶然碰见连忙喊人,他们家可就被贼端了。
“衣服搁那个盆子里,鞋子放边上就行了。”
燕大娘用下巴指挥儿子,“锅里有温水,顺手把碗洗了,别吃完就一推碗,搭把手也累不着。”
燕九如脚下一顿,洗碗?
好吧,三个半人就他闲着,那半个还没一只手大,他不洗谁洗呢。
燕大娘瞥过去,满意地点点头。
儿子上学的时候就不爱捡桌子洗碗啥的,这往后都长一辈儿了,总不能还啥啥都指着媳妇吧。
他们这种人家,男女老少都得伸把手,不然,累死一两个也没法过日子的。
***
燕大娘捡出一把柳蒿盖上大鱼上,把篮子里递给儿子,叮嘱道:“趁着这会儿外头没闲人,去给你老丈人家送去,他家应该留人了。”
忙归忙,家里自留地和养的鸡、鸭、鹅,还有喂猪的,虽然没几只,也得有人看着。
燕九如提上篮子就走。
虽然仍是一身破烂衣衫,大补丁带小补丁,但他身姿挺拔,步态优雅,哪怕是手上不是仙器法宝而是个菜篮子也依旧一派从容。
燕大娘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嘀咕:“越发不像个种地的了。可咋整。”
这儿子生下来就不一样,大小毛病特别多,还谁都不能从他头顶过,不然恨不得嚎破屋顶。
‘九如’这个名字还是求原来山上的道长给取的。
道长说,别家的孩子取个贱名好养活,他得取个贵重的名字才能压住命格,免得小小年纪‘被仙人收了去’。
唉,别管咋样都是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儿子,只要好好的,那都不算啥。
***
他们杏花村并不大,不到一百户人家,前后盖了三趟房子。
有一条东西主道从村子中间经过,南北两侧都是本地的老户人家的屋子,他们家就住主道北侧的村东头。
后面因为饥荒什么的陆续搬来一些人家,全都集中在村子南边后盖起来的屋子,中间也踩出一条小巷道,平常没人特地去,只有那边的住户才走。
燕九如的老丈人家就在村子中间,道南的一个院子。
他目光越过有些裂缝的木头障子,看见屋后种着几畦青菜,还都不到一拃高,大门一扇半开着,这一般就是有人在家了。
“咳咳,家里有人吗?”他清清嗓子喊了一声,再推开门进了院子。
“在家呢,谁呀?”一个走路有些蹒跚的小脚老太太应声出来看。
燕九如反应了一下,叫人:“奶,是我。”
老太太眯眯眼,乐了,“九如啊,你咋来了?快,屋里坐。”
老太太是老式人,女婿摆得高,招呼得殷勤。
燕九如把篮子递给她,“我逮了几条鱼,这条给家里吃。”
老太太当然知道野菜是遮挡,大家都这么干,她拨开上面的野菜仔细瞅了眼,“啊呀,这么大大鱼,留给茵茵下奶,家里不缺吃的。拿回去,快拿回去。”
硬往回塞。
燕九如不擅长推辞,避开去,丢下一句:“您收好,我回去了。”
脚底抹油,溜了。
老太太在后面跺脚:“这孩子,真是。”
***
回家路上,见到村头有几个下学的孩子,一边跑跳着一边打打闹闹往村里走。
其中,闹得最欢实的就是自家的小弟燕如松和小妹燕如月。
这俩一个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小学二年级,还有一个在公社上初中的弟弟燕如山,下学到家比较晚一些。
“大哥,大哥~”
两个小的显然也看到人了,一边叫着一边飞奔过来,书包都颠儿起来了。
“慢点。”燕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