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日日都同在书院,明漪对明澈的不对劲总算有点察觉。明澈没兴趣读书,到也不见他偷懒不来,或是蓄意迟到,甚至早起出门比明漪还积极,如果说这归结于明澈不想让姑姑姑父难堪,那另一件事就肯定和姑姑姑父无关了。明澈放了堂都是跟王雎朝一块儿走,然后到天都黑透了才回府。明澈自己的说法是出去找乐子。
明漪初听明澈说这种轻佻的话,很自然就联想到了不太体面的事,但明漪也很容易就发现了明澈在撒谎。
王家家教很严,王将军现在不在凌城,似乎子女能偷着轻松轻松,实则不然,有萧先生这个严厉的舅舅死死盯住了王家兄妹,尤其是担着家族前途的王雎朝,他要真是和明澈去找什么不好听的乐子,萧先生不方便教训明澈,却没有任何理由放任不老实的王雎朝。
林旸勤奋刻苦,学问好,为人处事也没得说。萧凌风那么多哥哥姐姐,除了出生起就陪着他的魏承先,他最亲近的就是林旸。哪怕不容易挑出错的林旸,文章哪一处写得不尽人意也必要听萧先生一顿训斥。
明漪百思不得其解,明澈到底天天早出晚归地在忙什么?
过了几日,明漪又在同样的转角处见到等候的林旸,被夕阳环绕的林旸身上好像闪着微光。也有不少人说林旸很像他父亲,明漪初时也这么认为过,但细细观察,并不那么一样。林大人仕途不顺,被罢过两次官,不至于能被人一眼看出有何怨气,但整个人是完全内敛,不轻易流露出什么特别情绪的。林旸虽然跟着经历了家里的变故,到底年少,林旸的内敛是很表面的,做给外人看的,私下的林旸仍会不自觉透出很容易察觉的傲气。
林旸尚未开口,明漪主动询问道:“三哥……三哥在做什么?”
“世伯是全然知情的。不止世伯,老师和师母也一清二楚。”林旸只交待了该知道的都知道。
明漪欲要追问详情,林旸又道:“漪儿,各人有各人的路,我不觉得你三哥有做错什么。”
林旸准备要离开了,明漪被一句摸不着头脑的话搅乱了心神,忍不住追上去道:“我想知道,我想知道是什么。”
“他想从军。”林旸的语气十分平静,跟着劝慰道,“不管成与不成,漪儿都莫要太担心。”
明漪整个身子都僵住了,脑子被“从军”二字塞得满满的,难怪……
林旸和明澈打小就认识,明澈在书院不怎么和林旸说话,倒是跟先前毫无交集的王雎朝交往甚密,根本就不是因为他俩学问都是半吊子水平。王雎朝出身将门世家,明澈一开始就打的这个主意。
那么他们放堂后去哪儿了就毫无疑问了,现在尚武风气大减,明家是书香门第,不在子孙习武上费什么心思,请个普普通通的师父随便教教就算学了,至于究竟学得如何,明中丞没过问过,比起一般人家,这都算是不错了,又没人要去参加武举。
别说明中丞怎么想了,明漪听到“从军”都是极其抗拒的,那种非常明确地出现了一只大手把明澈拉着往地狱的感觉让明漪饱受折磨。
一瞬间,明漪想起了明澈的许多好。
那日他是想陪初来书院恐怕不太适应的明漪回府的,明漪什么也不知道就高高在上地训斥了他。
他不告诉明漪自己的事恐怕也是因为除了让明漪徒增烦劳,再没旁的作用。
他和王家兄妹相熟,所以一来书院的明漪能受到王涵的照顾,明澈被气走了,也找了王涵来安慰明漪。
明漪眼前的夕阳被水雾笼罩了起来。明中丞尚可用父亲的权威强行留住儿子,明漪知该怎么留住哥哥。
或者,明漪根本就不该自私地希望明澈为了让家人安心而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