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心中「养成」的念头多过「剥削」的念头,这些可怜人们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便过上了婆罗行省的月族人同胞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除了居民区的变化之外,其他区域的变化也不小。
比如原先胡乱扎堆在聚居地里的锯木厂和处理猎物的屠宰场,全都统一搬到了之前帝国士兵和水生变种人登陆的那片海滩。
也就是薯条港西边的那片新区域。
自从【青灯古酒】等一众生活职业玩家将小作坊们都搬去了那儿,整个薯条港的空气都小清新了许多。
居民区再也没有飞扬的木屑和动物纤维,连带着海滩上的油腻腥味儿也跟着少了不少。
根据薯条港市政厅的规划,以后那片小工厂和作坊扎堆的新区,就是这座聚居地的「工业区」了。
虽然薯条港不适合发展重工业,但若是说这儿一点工业的影子也没有,那未免也太极端了点。
综合考虑原材料价格、产品附加值以及运输损耗和设施的运维成本,一些诸如食盐精炼厂、制糖厂、酿酒厂、木材处理厂、食品加工厂之类的轻工业设施在这儿还是有经营价值的。
如果能够将粗木头加工成板材再运到金加仑港去做家具,远比直接将未经过处理的粗木头一股脑地装船往金加仑港运要经济的多。
水果、猎物和渔获也是一样。
做成罐头或者其他副食产品,不光能卖到金加仑港去,所有从百越海峡路过的商船都会感兴趣。
工业区划形成之后,薯条港的市政厅仿照黎明城的工业区管理办法,对生产单位的生产方法和用人规则都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并且对税收也做了安排。
有了财政收入并明确了权力和义务之后,薯条港市政厅便用税收做担保,从遥远的曙光城银行借了一笔钱,改善了新城区的基础设施。
比如两条延伸到深水区的混凝土码头,以及一条从工业区通往薯条港核心城区的公路,便是牛马集团用金加仑港那边生产的预制钢、混凝土板材以及水泥修建的。
除此之外牛马集团的飞艇还从曙光城带来了巨石城生产的预制件,给工业区其中一条货运码头组装了一座小型的龙门吊以及一条从码头通往港口仓库的货运轨道,大大提升了货物装卸效率。
这里不得不吹一波海豚号带来的技术人员,以及他们在100号避难所成果的基础上改进的「蟹式」两栖工程装甲。
列装了这玩意儿的牛马们简直是如虎添翼,那码头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噌噌地往前生长。
往后薯条港的货物进出口通道,也随着那些迁走的小工厂和作坊们,一并从聚居地正中心的那片海滩迁移到了西边工业区的海滩。为了方便当地居民们去那儿上班,薯条港市政厅专门成立了一个交通办公室,开通了前往新区的公交线路和客船线路。
五六公里的距离也不算太远,又有西北边高地的军事基地监视着森林中的异种和已经围上拦网的海岸线,沿海公路的北侧更是已经被开垦成了围着栅栏的果园、农场以及种植园,只要不走夜路不用太焦虑安全上的问题,因此也有一些胆大的月族姑娘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
至于薯条巷最早的那条木质码头,也如当初规划中的那样变成了钓鱼佬和游客们的天堂。
除了那些已经建成的设施之外,还有一座位于海峡底部海床的洋流发电站,以及一座位于岸上的固态氢储能设施仍在施工当中。
不过这两座设施并不是牛马集团在负责,而是被一家位于黎明城的新能源开发公司拍下了标的。
说到这家公司,还和南部海域的群岛联邦有些渊源。
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光伟能源,成立时间不到两个月,而创始人正是黄光伟——来自南部海域的幸存者,同时也是70避难所的居民。
此人初到曙光城的时候,还曾因为一拳击晕了前70号避难所管理者而被警卫送进了局子,并有幸上过《地精观察报》的头条。
不过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黄先生已经彻底适应了联盟的生活,并和那位曾挨了他一拳的前70号避难所管理者一样,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为联盟重建废土的事业添砖加瓦。
客观地评价,薯条港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快,很大程度上正是有了这些来自70号避难所和珊瑚城的幸存者们帮忙。
对于一些玩家们只能靠着力量系牛马和二十一世纪前的经验去克服的困难,他们给出了更多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