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什么恩怨呢?杨局长虽有染耳,也没有细细问过,借了这个机会,向知情人打听去了。众人看他是公安局的,什么也不瞒,不止这件事情打听清楚了,甚至还知道了另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黄博的亲娘至今无所踪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八十三章 争执(上)
韦方将一切默记于心,他隐隐约约觉得,这其中一定潜在着杀机,可是又找不到实际的线索,他的苦闷与日俱增,杨局长劝他放下这件案子,他不肯,说了这样一番话:
“昨天还是活蹦乱跳的一个人,第二天突然就在河边找到尸体了,要自杀总得有个理由吧?难道说她半夜爬起来去河边洗澡,溺水而死?就算是溺水,临死前总会有窒息的难过?那么,为什么在死者的脸上看不到丝毫痛苦?唯一的解释就是死者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杀害了!”
杨局长说道:“你的推测很有道理,可是没有实在的证据,而且,死者的家属也不认为死者是被杀害的,没有将事情上报。依我看,这件事就算了,给死者留个清净吧!”
韦方说:“这怎么行?!如果是他杀,就可能还会有第二个受害者,至少,你要让我知道她自杀的理由?”
杨局长觉得好笑:“说服?我怎么说服你,我要是说‘那是河神爷爷看上她了’,你会信吗?”
韦方恼怒,换了张苦瓜脸说道:
“我从来不认为世界上存在着鬼怪邪神——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未解之谜都是由于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害怕而强加于它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尤其是刑事案件,很多事情都是人为的,越是高智商的人犯下的案子越是迷雾重重,这需要一点点地找线索,去发现蛛丝马迹,再经过思维细密的逻辑推理,最终得出唯一的结果。
这片土地人们吃着同样的米饭,同样为着生计而奔波,却为什么屡次发生让人捉摸不透的稀奇事情?我承认,蛊毒、赶尸、落洞,这些都是非目前科学能解释的,但是,不能什么困难事情都往这些东西上推,这样下去,科学怎么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哎,我算是知道湘西为什么落后了,凡事裹足不前,又不肯虚心请教,你说说,这样的地方能不穷吗?”
杨局长耐心听他诉完苦,安慰道:“所谓山不转水转。我以前也跟你一样,还因为这种事情对王龙发过脾气,可是当我设身处地站在王龙的立场上,我又能理解他的这种做法。你想,如果从小到大都被那些奇异之术恐吓着,遇上常识不能解释的事情,难免会想到有异物作祟?
不只是王龙,每一个湘西人都是这样长大的,就好像是马戏团中拴着小狮子的那根绳子,现在的他们,只要跟巫术挨上边,都不会去碰触那些事情的。”
韦方顺着杨局长的思路,似懂非懂:“上次我去见了一个学者,我们还见了一个草蛊婆,他对蛊也是怀了否定的态度。他认为,蛊毒很有可能是人们对大自然一种特殊的民族敬畏,而且,我们也见到了传说中的草蛊婆,——哪是什么草蛊婆啊!?那里的人,连阑尾炎都不知道,硬说是别人放了蛊毒,活生生地迫害了一个中年妇女。”
杨局长兴奋中带了些遗憾,因为不能错过了接触草蛊婆的机会,口气中带了点埋怨:“你去见过草蛊婆了?什么时候的事?”
韦方忙解释说:“有几个星期了,事出突然,我就一个人去了。”话锋一转,又回到原来的问题上:“为什么王龙他们认定这是桩自杀案?”
杨局长似乎因为错过了草蛊婆,生了小小的闷气,说:“我哪知道!你得问王龙!”
韦方听出了杨局长的不高兴,话题也没有继续下去。倒是杨局长对自己的反常的表现有些在意,找了机会,当着韦方的面,向王龙讨教:“小王啊,我对你办案的能力特别欣赏,你是怎么判断那些案子哪些能成功,哪些会失败?”
杨局长说着这样赞扬的话,让王龙怪不好意思的,他憨憨地笑着,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地说:“那有什么?我们这里的人直爽的,嫉恶如仇,杨局长,你是知道的,如果真的是他杀,不用我们出面,乡亲们自然会将凶手扭送到局里来;即使找不到证据,这闲话也会到处传的。可是这件事情人们没有对死者有任何非议,你说,生活在死者周围的人都不能找到什么蛛丝马迹,我们要调查那更是难上加难。”
韦方听得气愤,道:“放他妈的狗屁,高智商犯罪的人能让你们轻易找他吗?因为暂时的舆论不支持,你们就放弃了下一步的努力,吃的政府的,用着政府的,居然碌碌无为,遇上了一点点困难就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