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有意外之喜,余杭意外发现了金矿和铜矿。其中金矿储量不大,李卫国也不在意,倒是铜矿品质不错,十年内江湾炼铜厂的原料问题解决了。
江湾钢铁厂除了生产普通生铁和普通钢之外,每年还能生产5吨左右的特种钢。
所谓的特种钢,就是用在特殊地方的钢材,它的硬度、韧性、抗腐蚀性都非常高,远超普通钢材。
这是李卫国作为一名穿越者的优势,他知道在钢材中加入一些稀有金属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所以单独建立了一座特种钢厂。
由于李卫国只知道理论,实际工作得交给钢铁厂的技师和工人来进行,甚至花高价钱从普鲁士克虏伯工厂购买和盗窃他们的克虏伯炼钢技术和资料,拿回来进行研究和改良。即便如此,特种钢的进展也不是很快,产量也只有区区5吨左右,特种钢的硬度、韧性和抗腐蚀性能虽然比现有普通钢材大幅度提升了。但跟后世的特种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李卫国不着急,他在特种钢问题上已经先走了一步,领先全世界了。只要慢慢改进,相信在特种钢方面,欧美列强会被甩的越来越远,早晚有一天会被甩出几条街的。
别小看区区5吨左右的特种钢,李卫国将这些好钢都用到了刀刃上,首先用特种钢来制造了车床,大幅度提升车床的切割加工能力。提高了车床加工精度,以前精度只能控制在小数点后一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如今可以做到小数点后两位了。
更别小看精度只提高到小数点后两位,以前卫国式步枪的枪管只能加工到9.1毫米,步枪弹因为加工精度不够,误差在8.9~9.2之间。经常会发生子弹卡住问题,影响沪军士兵的正常射击。如今有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车床,卫国式步枪弹的误差缩小到8.95至9.10之间,卡弹几率从1000发9次,降低到发3次,是巨大的进步。
江湾钢铁厂年产铁88万吨,钢1.5万吨,这么多钢铁都被用在了什么地方。
显然江南省和浙江省的老百姓们用的并不多,大部分钢铁都被用于工业设备的生产和制造了。其中前几年的钢铁大部分都被修建铁路和制造枪炮消耗了。
到了1859年时,随着上海至丹徒铁路第三阶段提前竣工,当年剩下了大量的钢铁材料。
这些钢铁材料在国内依然是紧缺的。不论是北方清军,还是南方太平军,他们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刀枪火炮,尤其是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他们大规模扩军,却没有专门的大型钢铁厂。经常从上海和欧美各国的商人手中购买钢铁。
如果不是李卫国严格控制上海海关,恐怕每年江湾钢铁厂生产出来的钢铁都会被人买走。
对待这种当前的战略物资。李卫国既不会卖给清军,也不会卖给湘军和淮军,更不会卖给太平军,满足了沪军的需求后,他将目光放到了海军造船厂上面。
李卫国自从成立了东海舰队后,自然就要建设造船厂,就算不造船也得给东海舰队的战舰进行维护。
沪军一共有两座造船厂,一座位于高仓庙附近,临近江南制造局,称江南船政局,有干船坞八座,五千吨级两座,三千吨级两座,两千吨级两座,一千吨级两座,可对当前沪军东海舰队所有吨位的战舰进行维修,可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
另一座位于杭州湾内,称杭州造船厂,有干船坞十二座,五千吨级两座,四千吨级两座,三千吨级两座,两千吨级两座,一千吨级四座,同样可以对当前沪军东海舰队所有吨位的战舰进行维修,也可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
不过,仿制八百吨级英制护卫舰并不是李卫国想要的,尽管这已经是国内造船厂所能够达到的极限了,但李卫国并不满足,他需要的不是风帆战舰,而是蒸汽铁甲战舰。
当然了,现在最强的英国皇家海军也没有建造蒸汽铁甲战舰的能力,充其量就是木质铁壳蒸汽战舰。
铁壳就是一层铁皮,但铁甲不同,它是装甲,比铁壳厚得多,1859年法国建成了世界第一艘铁甲舰光荣号,解开了铁甲舰时代。
所以,李卫国也不甘落后,他召集了所有造船精英们,发布了研制铁甲舰任务目标。
在制定铁甲舰设计理念方面,李卫国纠结了好一阵子,他是知道铁甲舰发展方向的,从风帆战列舰的直系后代——船旁列炮铁甲舰,到在船中间用装甲围成炮房的船腰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