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英国政府指示英国驻华公使尽快跟李卫国达成议和,可以放弃上缅甸,这其实是在坑法国,因为英国只要松口放弃缅甸殖民地,那么法国就没有了盟友,不得不将柬埔寨吐出去归还中国。
法国政客们大骂英国人无耻,背信弃义,可惜政治就是如此<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最终,法国也迫于国内压力,迫切需要加强国内的军事力量,而参与淞沪会战的法军还有大约四万人是俘虏,这些都是法军精锐,因此法国政府急需要将这四万法军赎回,最终放弃了柬埔寨。
公元1865年12月23日,李卫国同英法两国公使在北京签署了《北京和约》附件备忘录。
附件备忘录规定:
一:《北京和约》中各条款依然有效。
二:即日起,自1861年《北京和约》签署日至1865年12月23日《北京和约》附件备忘录签署这段时间内,凡清政府同英法两国签署的各项协约未经中国政府批准概不承认,用于战争部分的借款损失不予退还,应由英法两国的银行自行承担损失,剩余借款将用于重建被英法联军摧毁之中国人民家园。
三:即日起,英法海陆军应退出中国及藩属国之领土领海,保证不再入侵。
四:即日起,中国政府将释放英法两国战俘,英法两国政府应分别支付50万英镑和1200万法郎的相应管理、住宿、饮食和医疗费用。
五:即日起,中国、英国、法国应永远避免战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备忘录共计五条,除了最后一条是废话之外,以上四条都可以看做是中国之胜利。
首先《北京和约》依然有效,这充分保证了中国之主权和尊严的完整性。第二条便是李卫国政府不承认之前清政府从英法等国的借款,也就是说随着清政府的倒台,李卫国政府将不替清政府还钱了,从1861至1865年,清政府先后向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银行借款高达一千三百万英镑,这笔钱李卫国是绝对不还的,等于让英法德等国的银行商们吃了哑巴亏。
第三条是令英法联军撤军,也包括从缅甸和柬埔寨撤军,等于保护了缅甸和柬埔寨不论为英法殖民地,彰显宗主国的强大实力。
第四条就纯粹是敲诈了,并没有直接提出让英法两国进行战争赔款,那样等于打脸,英法两国必然不接受。但李卫国绕了圈,在俘虏问题是开口索要赔款,这样英法两国也好跟自己的国民交代了,不算太丢脸。
但从赔款金额上看,英国被俘不到两万人,却只赔款50万英镑,而法国战俘虽然有四万多人,却要赔偿1200万法郎,折合约400万英镑。
显然法国被很宰了。
这是因为李卫国知道法国即将跟普鲁士爆发战争,法国战败,第二帝国瓦解,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法找李卫国报仇出气了,所以此时不敲诈法国何时敲诈?
而英国则不同了,虽然远东战败,但强大的英国海军并没有伤筋动骨,如果李卫国狮子大开口,英国人绝对不干,毕竟李卫国的海军还不足以抗衡英国海军,若是英国海军发飙到处袭击和洗劫中国沿海地区,那就糟糕了。所以,李卫国没有很宰英国,只是索要了五十万英镑,这对英国来说,并不是问题,双方皆大欢喜。
随着中英、中法《北京和约》备忘录的分别签订,全世界立刻沸腾了,因为不可一世的世界第一和第二强国竟然两次被中国打败了。
这难道是中国崛起的节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