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時候,不能光做動作,得認真體察裡面氣的變化。這樣輕輕地、慢慢地一縮,一伸。一縮,指(趾)尖和命門氣連上,像是從命門那兒往回縮似的;一伸,從命門那兒往外出去。這樣一動,就通到丹田命門。練明勁要使勁收縮,所以感覺不太突出。練暗勁不用力氣,氣脈的流行阻力相應減小,感覺也明顯一點。練柔勁的時候,它可以有兩層氣感,一個是皮下層的淺筋膜,一個是深層的深筋膜。當然,如果用肌腱慢慢伸縮來帶著肌肉動,肌肉層也可以有氣感。第一步要注意體會皮下的淺筋膜。一縮,意念從屈肌肌群往回走;一伸,意念從伸肌肌群往外走。也可以在伸縮的時候,順著整個的肢體皮下來回走;等第一步熟練以後,意念再重一些,深入到肌肉層和肌肉層之間的深筋膜,從那裡面伸縮。
練明勁的時候精神靜不下來沒關係,只管使勁縮就行,縮縮縮縮......慢慢雜念就沒有了。但練柔勁時用力不大,精神容易跑。所以練柔勁之前先要調整一下精神,使自己安靜下來,做好練功準備(見預備功)。
練柔勁一開始用手指尖帶著動,這麼練一段之後,很明顯地感覺到肢體在「忽悠忽悠」地動彈,這時要注意有意識地往關節那兒縮一縮,從腳趾到踝關節,到膝關節,到胯關節,要注意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結締組織。往胯關節縮時不能光注意股骨頭和胯臼相結合的地方,還要注意大腿根,大腿根很關鍵。因為筋膜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上一部分肌肉的筋膜和下一部分肌肉的筋膜要在關節附近交接。好多關節附近都有筋膜的交接。所以用意念在關節周圍沖一沖,對筋膜之間氣的交流、連通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每塊肌肉都有起、止點,都有各自的功用,但上下各組肌肉之間沒有直接的交接關係,它們之間的交接是通過筋膜間接完成的。所以筋膜對通順全身的筋起著關鍵作用。從傳統氣功和武功來講,練暗勁(柔勁)是要快速完成筋膜的交通或連通,使氣在筋膜間暢通無阻。這一點和現代解剖學不一樣。練明勁主要練肌肉,但也要練這個氣的連通,因為肌肉收縮往命門連的時候不能通過神經連過來(因為沒有這樣的神經系統),只能用意念通過筋膜連過來。有了筋膜的概念,有了這種意識引導,氣在筋膜間走得更快。高明的武術家打人不靠眼睛看,只要一碰他,他直接本能地起反應。這用現代的神經反射學說沒法解釋。因為從神經反射學說來講,這麼輕輕一碰他,或眼睛看到什麼之後,反映到他的腦子裡面,腦子作出判斷,再反應回來,然後再支配形體起反應,這需要有個時間過程。都已經碰到皮膚了,等這麼反應過來,那就來不及了。你看足球比賽中罰點球,等看見球踢過來再作出判斷,然後作出反應,那就來不及了,因為球過來的速度快于這個神經反射過程。可是高明的武術家能行,他能馬上起反應。這需要從筋絡通過來,不先練通膜絡是做不到這一點的。練暗勁就是著重來通它。
安靜既然這麼好,光練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從明勁練起,一步一步地走下來,這樣快。練明勁時要用意念作統帥,同時要和命門氣相連接,所以它也在調動膜絡起作用。有了練明勁的基礎,再練暗勁就好說了。
暗勁既然這麼好,光練它行不行呢?行,但是慢。從明勁練起,一步一步地走下來,這樣快。練明勁時要用意念作統帥,同時要和命門氣相連接,所以它也在調動膜絡起作用。有了練明勁的基礎,再練暗勁就好說了。
附錄:直腿坐煉精化氣的輔助功法
一、臥功
平躺,放鬆。一般人躺著的時候腰椎會往上弓起來,下面空著。用意念放鬆腰椎,尾閭往前扣,往上翹,兩胯往上收,讓腰椎慢慢往下塌,往後突出去。調好姿勢後,兩手指背靠在一起,中指點在氣海穴(肚臍下1.5寸)上。吸氣時往腰部放鬆,手斜著往上摁(或者先直著往下壓),呼氣時手抬起來。呼吸時不用發音。一般做81 個呼吸。然後指根慢慢轉動,先逆時針轉,再順時針轉。練完後兩手放到體側,安安靜靜地想著命門,吸氣時氣聚往命門。
下壓時一般會感到腹主動脈「嘣嘣」直跳。如果往下壓時感覺裡邊疼痛,說明裡邊還有濕氣和寒氣,身體還不夠健康。等壓著不疼了,裡邊氣就足了,好通了。這點也能衡量氣充足與否。有的人肚皮很軟,一壓就能摸找骨頭了,說明丹田氣不足。反復練習,腹部慢慢會變的有彈性。這是很簡單、很隨便就能練出功夫的方法。
二、站功
站莊時採用三心並站莊的姿勢。全身松靜站立,兩腳踩氣分開,呈後八字;兩膝微曲下蹲,膝不過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