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县城东面,一座被充为指挥部的酒楼二楼,“讨贼大将军“杨国柱用望远镜看着周围荒凉的县郊乡野。
杨国柱使用的望远镜还是李植送给他的,已经有些年头了,没有最初拿到时候那么清楚。
周围五里之内,除了官兵一个百姓也没有。
实际上杨国柱的指挥部是驻扎在一个镇上面的,这个镇叫做集头镇,本来也有上千人口,但是此时镇上的全部居民都已经逃亡。
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在大明百姓的心中,官军那是比流贼盗匪更可怕的东西。盗贼还有所顾忌,抢了就要跑,官兵却是可以肆无忌惮的刮地三尺的。
刮地三尺都是轻的,官军的兵爷发起狠来,杀良冒功那都是家常便饭。
所以京营新兵还没有到达集头镇时候,镇上的百姓就全部带着值钱家私跑了。不仅是集头镇大的百姓逃了,就连京营新军所在的半个武清县的百姓都跑了。
杨国柱看着那些被抛弃的房屋和店铺,有些无语的感觉。
若是在十几年前,杨国柱倒也习惯了官军受到百姓这样的看待。杨国柱看过军旅中太多没有人性的行为,习惯了百姓对待官军的畏惧。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等李植的虎贲军变成大明朝南征北战的主力后,杨国柱就开始对官军的名声不是滋味了。要知道对面的虎贲军名声早就打出去了,对百姓素来是公平买卖秋毫不犯。地方上的百姓一听说虎贲军到达,不但不会落荒而逃,甚至还会挑着粮食和物资到军营门口兜售。
甚至还有被地方豪强欺压的小民到虎贲军军营中告状,求军中的军事法庭为自己做主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笑话,发生了好多次。
虎贲军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
见识了虎贲军受到大明百姓的欢迎后,杨国柱就深深地感到大明官军的声名狼藉了。
杨国柱也有斥候和间谍,他知道武清县的好多百姓都逃到了对面虎贲军控制的区域。在那里,官军的许多情报都被百姓们提供给虎贲军。官军的兵力布置和后勤安排被百姓们毫无疏漏地汇报给虎贲军的情报员。
而杨国柱这边,他连找一个带路的农民都找不到。
杨国柱突然觉得自己的京营不像是官军,却像是人人喊打的贼兵。而对面的虎贲军一点不像叛军,反而像是堂堂正正的王师。
杨国柱叹了口气,收起了自己的望远镜。
斥候回报,李植就要亲自过来了。等下的战斗将是一场恶战。
杨国柱默默从酒楼二楼走了下来,铁青着脸走向了前线的壕沟中。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京营新军将在半个时辰内发起对虎贲军的攻击。对面的虎贲军只有六千人,杨国柱这边本来有四万人,杨国柱的计划是带领大军从武清完成突破。
当然,斥候报告李植会带三千亲卫军过来,所以杨国柱又调了两万后备新军过来,保证新军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
如果新军能从武清突破,李植的南北防线就会被切成两段。杨国柱北面的十二万官军会拖住背面的虎贲军,南面的二十五万官军则会包围李植南面的虎贲军,以优势兵力吃掉南方两万虎贲军。
当然,这是纸面上的计划,等杨国柱走到壕沟附近的时候,他才发现情况和想象中差很远。
壕沟后面有很多搬运炮弹的士兵在行走,但和平日里的情况不同,这些士兵们脸上都挂着明显的恐惧。
他们每走几步就惶恐地往东面看几眼,仿佛死神会从那边杀过来。
看到杨国柱,那些士兵赶紧把慌张的表情压住,低着头往前走。
杨国柱停在小路边观察了一阵,发现这样的情况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有运输炮弹的勤务兵都处于这样战战兢兢的状态。
杨国柱皱眉往前面走,进入了壕沟中。
壕沟中的气氛也不太好,本该好整以暇准备发起进攻的士兵们脸上都有些惶恐,三三两两的士兵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似乎出现了什么难以承受的情况。
一些士兵们时不时把头伸出去观察东面,那样子不像是士兵在观察敌情,倒像是山上的麋鹿在观察随时会出现的山火。
杨国柱想抓一两个士兵来审问,但那些士兵一看到讨逆大将军进入战壕,就停止了议论,让杨国柱无从开口。
白发苍苍的讨逆大将军只能继续往前面走,直到他看到了三个议论得入神,没有注意到杨国柱的士兵。
杨国柱挥手屏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