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道:“羲珍也就是玩玩,她哪里会骑马。”
刘暄不咸不淡地说:“太子妃原出身民间,如今嫁得太子这样的万中无一的佳婿,倒是可以好好学学骑马,又可在宫中养自己的马了。人生际遇变幻太快,与从前却是不同了。”
刘暄只凉凉瞧着那个当作看不到他的人,这时说了句外人听着尚不如何的话,连刘昭也只微觉奇怪。
朱璇听了这话却不禁想起当初分手时李子明对她的各种嫌弃,一双漂亮的眼睛淡淡瞄向他,对上他那双带着讥讽的俊目。
朱璇淡淡说:“我自是没甚家世,你们玩的什么骑马射箭我是一点都不会。不过子贤又不在意这些,他若是在意,他早先也不是不能娶个‘贵宾犬’,想必牵着上街定很能衬托他的身份。子贤被我拖累成个俗人,世子想必是不会的,定会挑个什么都配得上你的世子妃。”
刘昭就算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禁感到怪异,也觉朱璇这话不好听,忙岔开话题,说:“看子俭他们都骑上了,羲珍,我扶你上马。暄哥哥,你也自便。”
朱璇在刘昭的指点下上了马,他亲自牵着马去练习,朱璇这时才开心起来,颇有几分顾盼自得,一路和牵着马的刘昭叽叽咯咯说话。
马场旁边搭着凉棚,一众长辈聚坐着当吃瓜群众,就有见皇太子夫妇的,德亲王妃就笑着说:“哎哟,太子和太子妃真好的蜜里调油似的,羡刹旁人呢!”
年代不同,皇后倒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反而若是太子和太子妃相看两厌会让皇室很丢脸,虽然作为婆婆看着太子给媳妇牵马微有些刺眼,只好安慰自己,皇帝年轻时也带她骑过马。
皇后笑道:“他们不都还年轻嘛!”
德亲王妃又看向同辈中的另一妯娌恭亲王妃,笑着说:“话说,太子虚岁也不过二十,这都成亲了,恭亲王世子虚岁也快有二十七了吧,弟妹家何时有好消息呢?”
恭亲王妃李氏一直忍耐着种种辣眼睛和耳朵的事,一边又担心着儿子,这时一听德亲王妃这问题,心中更是恼恨。
李氏面上一笑,眼底却没笑意,说:“子明一心报国,如今不过是刚从南洋战场负伤后的假期,哪有心思想这些风花雪月?不过他没成算不思终身大事,我为人母的却要为他相看着,总想着若是今年能办了才好,到时还是得嫂子帮忙的。”
德亲王妃虽听前一句有些怪怪的感觉,却当下不疑,笑着说:“子明是个好的,宗室下一代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风流人物,只怕除了太子殿下,也没旁人比得。总要给他挑个好的,家世相貌可不能差了,弟妹有得操心了。”
恭亲王妃打个哈哈,皇后却是有些往心里去了,她是知道皇帝对着德亲王、恭亲王两脉向来是拉拢德亲王一脉而心中防着恭亲王一脉。
因着三十年前皇帝自己在被册封太子时,就有部分人鼓吹着要立恭亲王,说恭亲王是先太宗嫡子之嫡子,太/祖向来讲究个规矩,再者先太子虽不幸身亡,但是生前也是个贤良皇储,并无过错。武宗当初继位是帝国危难之际不能有少帝,且他于帝*功赫赫,且有平定五零政变是奇功,当时百姓思定、将士拥护,得他在政变中解救的各界名望之人也都拥护,这才成就太/祖之后又一位大帝。但是当初的年少的皇子(现皇帝)却也并不会比当时的青年的恭亲王优秀。那时那帮人称:若是武宗“还政于嫡”又促成了一代圣贤之君的佳话。
不过,当初这种提议还没到众议院,就在参议院中就被参议员们驳回了。当时,朱璇的大爷爷朱刚正当着军派参议员,而军派差不多就是武宗(现上皇)的铁杆,朱刚这种武宗老部队出来的就是铁杆中的铁杆。
当时朱刚就登上台代表军派发言,“喷火龙”讽刺着:他觉得那些提倡所谓“还政于嫡”的人非常“有脑子”,是当代礼仪仁智信的“典范”,当代“圣人”。
他还在台上发言时提倡修改继承法——死后所有家产家业由自家的侄儿继承,儿子不得继承一分钱。如果儿子要得到一分钱,就是不“贤良”。如果这样的继承法出来,他愿意当参议员中的第一人陪伴皇上遵守帝国法律,当然作为参议员,在场所有人必须为帝国精神文明和“贤良”做出亲身示范。
当时,整个参议院哄闹一堂,而那部分提议“还政于嫡”的人不禁灰溜溜的,他们自己都有儿女,他们自己都不会让侄子继承家业吧。己所不欲,却要施于皇帝,岂有此理?
事情虽过,现任皇帝还是对恭亲王一脉心生膈应了。而恭亲王和他的幕僚们也看到,要想夺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