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事后德军的报告中认为,kv重型坦克机动性极差,并不适合野战。希特勒也认同这个看法,但是苏联在坦克生产上的优势令希特勒心情变得很糟糕,苏联在未来可以生产出更强的坦克投入战争。德军的优势完全有可能会被苏联1点点的消磨干净。
但好消息也不是没有。海德里希以惊人的组织能力,派遣了大量劳工与技术工人,开始接管苏联占领的波兰境内的铁路,开始全面修复。经过10天的工作,竟然修复了200多公里的铁路,让1部分运输物资的火车能够开到德军的后方阵地附近,德军的卡车顺利的将物资运送到前线。
而且美国方面已经在对苏联宣战方面放松了1些,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如果德国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美国的确可以考虑根据情况,决定对苏联开战。
在这件事上,希特勒觉得美国看到了亚洲联军对外发表的公告,认为苏联完全有可能加入亚洲联军。到了那个时候,美国必须对苏联宣战。1旦美国对苏联宣战,就意味着苏联再没有可能与美国联手改变世界秩序。德国解决了欧洲的战略危机。如果美国对苏联宣战,德国就可以要求获得更多的美国技术,加快两国合作。
何锐的看法与希特勒差不多。美国国内反苏势力本就强烈,即便是罗斯福也没办法立刻扭转。反正何锐已经在战争爆发前对苏联提出了建议,此时苏联国内肯定不会感激何锐。但是苏联国内会很严肃的考虑加入亚洲同盟的可能。因为这件事能够证明中国对苏联的友好态度,降低苏联国内民族主义者对中国的担忧。
当然,苏联也可以选择单独与法西斯集团作战。如果苏联这么选择,并且真的能做到的话,何锐也乐见这样的局面。苏联自己顶住了,中国就不用花费巨资去支援苏联。这些钱可都是通过中国人民的辛苦劳动赋予的价值,能少花些自然更好。
此时何锐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印度洋周边。何锐提出的世界新秩序中,其贸易基础是中国元并不实行金本位。中国元只是1张纸,或者是1些记账上的数字。给与纸张或者数字赋值的是各国人民的劳动。
在战前的经济危机时期,中国最强劲的生产部门是造船业。造船业拉动了1系列的产业,维持了数百万的就业岗位,同样制造出了数千万吨吨位的船舶。之前那些船舶让中国国内航线彻底饱和,战争1开始,这些船立刻不够用了。
赶走了外国殖民者后,中国商船立刻替代了殖民者的船队,开始了中国与各个获得解放的殖民地贸易。无缝衔接的商业贸易的确稳定了殖民地的经济,让政治改革有了基础。但是这也改变了中国国内的产业结构。譬如,中国国内的黄麻生产业就遭到了灭顶之灾。
印度地区以及孟加拉地区的黄麻品质好,产量大。中国吃下了原本卖向欧洲的印度黄麻后,国内黄麻生产就滞销了。好在中国国内纺织业已经崛起,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布匹需求。印度地区与孟加拉黄麻的输入,只是影响到了几十万继续种植黄麻的中国农民的副业。还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好的影响也很多,英国已经逼迫印度种植长绒棉。中国大量进口印度棉花,让中美之间中断的长绒棉贸易导致的棉花不足问题得到了解决。
印度地区以及获得独立的地区,有着太多太多的产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1市场,必须向这些地区放开。同样,中国本就产业链完善,也通过充分满足这些国家与地区的需求,让中国获得了广大的市场。
这不是以战养战,而是共同富裕。何锐之所以敢同时挑战欧美,就是因为何锐相信这个经济圈可以产生出足够的资源来维持战争。至于欧洲那个鬼地方,就交给世界人民解放军去解放吧。
经济的巨大力量可不是个人的意志能够左右的。从新秩序中受益的并非只有中国,日本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从大宗商品市场获得了远比战前更廉价更稳定的原材料,通过输出商品与0组件,让日本企业生产的远超战前产量的商品都能卖出去。日本早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就享受过这样的景气,此时更是轻车熟路。
即便日本人不知道这当中的原理,他们也能从自己按揭买到的楼房,从自己每月拿到的更高的薪水,以及市场上丰富的商品中感受到日本享受的现实。前线的日本军人接到的家信中,家人虽然也担忧从军亲人的生命安全。但是这些穷惯了的日本人都鼓励自己的亲人,请1定要打胜仗。
所以夏威夷群岛的战争虽然残酷无比,但是日军的士气依旧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尤其是日军的伤亡比美军少,这就让日军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