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着。他是今年的副主考,任务就是先替皇帝将殿试中较好的卷子挑出来让皇帝过目。
可想而知,金忠对进士的排名有着很大的决定权。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证明金忠还是极得赵构的赏识的。
吏部尚书和参知政事私下早和金忠达成共识,他们的儿子都已经通过了省试,只要金忠在他们的卷子上加上红圈,再跟赵构说上几句好话,进入三甲已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了。
至于省试榜首时季峰,本来就在金忠的关注之中。时季峰虽说出身并不显赫,只是个武将之子,而非显宦世家,但他父亲时遇豪圣眷正隆,手握兵权,他本人又确有才华,不妨笼络一下。
省试的规定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但到了殿试这一关,就仅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宋潜和时季峰夹在数百进士中进入讲武殿,先向皇帝行礼,再在官员安排下,拿过卷子开始作答。
赵构高踞龙座之上,看着台下诸生苦写,以手捻须,心中一丝微微的欢喜。
能过通过省试的,总不会是庸才。他们大多拿到试卷后略作思考,便奋笔疾书,不到一炷香时间,就有人呈上试卷。
金忠在礼部几个小吏的协助下紧张的阅卷,见到稍好的或是跟他打了招呼的考生,便用朱笔圈上一个红圈。
两柱香过,所有的考生都已完成,一齐躬身肃立,等待着皇帝的批阅。
金忠恭恭敬敬的双手呈上卷子。
赵构拿过金忠圈了红圈的卷子来一一过目,时而蹙眉,时而展颜。别看赵构在政治上是个不甚高明的君主,可是他的书法和文学的造诣,却继承了父亲赵佶的天才,即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才子皇帝。
“金忠,这些卷子里,有哪些特别新颖精到的?”赵构一边翻看一边问,金忠就侍立在一旁。
金忠心知机会来了,忙进言道:“这篇,还有这篇,都是上选。”他在关系户的卷子上都是加了重重批注的。
赵构仔细一看,眉头禁不住皱了起来。“文章不错,可这字——实属一般。再看看。”
每个人都有他的审美标准,赵构分外看重字体的秀美。
金忠不禁有些失望,这些人,明知道皇上爱书法,也不下些苦功来练字!
“顾开?”翻到顾爱生的卷子时,赵构突然停住了。
“谁是顾开?”
台下士子皆愕然,这人居然让皇帝亲自点名,看来十分出众啊!
顾爱生规规矩矩的走到殿心向赵构行礼,垂手而立。
赵构一句话都没问,只是细细打量了他一下,微微点头。“行了,你先下去吧。”
大家更加奇怪了,难道皇上不是要问他问题?怎么只是看他两眼而已?
“宋潜又是那一位?”
赵构忽然又点出一个名字。
当赵构看到宋潜的时候,居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你就是宋潜?你这篇《刑赏论》——嗯,年纪不大,见识倒还不错!‘赏疑从与,罚疑从去’,这两句出自哪家典籍?”
众人不禁露出又羡慕又嫉妒的目光。这家伙居然能让皇上亲自询问他的文章字句!
宋潜不卑不亢,缓缓答道:“写文章,为何非要引经据典?这两句,是臣下自己想出来的。”
“为何非要引经据典?哈哈哈,好啊,好啊!说的好。”赵构今天的心情不错,听到宋潜这种并不算恭顺的回答,居然不怒反笑。
“宋潜,你文章尚可,字也还算有些风格。我就再出一道题目考考你如何?”
这下不但是台下考生们吃惊,连服侍赵构多年的内侍和在场的官员们都瞪大了眼睛。
皇上临场加考?
这是何等的荣耀!
宋潜仍是那副淡定从容的模样,应道:“宋潜谢恩!”
赵构看看四周,见到殿外古槐上有几只乌雅和喜鹊在叽叽喳喳鸣叫,便信口出了一句上联——“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患福。”
赵构说:“宋潜,你能对出下联吗?”
众人屏息看着宋潜,如果眼神可以杀人,他现在已经死了上百遍了。
若是旁人,说不准就会因为紧张过度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宋潜却没有露出半丝慌乱的神色。他也抬头看了看殿外,看到一群燕子从天空飞过,便欣然答道:“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此句一出,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