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掌控,没什么好担忧的。
一些官吏如坐针毡也是好事,舆论的监督,可以促使他们更认真对待自己政务,毕竟监察部门力量还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百姓参于进来,民间御史越多越好。
也因此现在宣府时报发行量越发的大,各人手上握着报纸,在茶馆或是家中高谈阔论,成为宣府镇的常态,关于本镇的时事新闻,也可以做到一、二日就印发一次。
此次架构会议,可谓所有的宣府镇民都在高度关注,还不单只是宣府镇一镇,大同镇,山西镇官民百姓,同样关心。
所以从十月初五日立冬王斗率军回归起,大将军府外宽阔的广场上,就三五成群聚满探听消息的人,各类声音汇杂,连初冬的飒飒寒风,也带不走他们心头的火热。
这不单只是大将军府外,甚至整条牌楼东大街,按院街、户部街上,都三三两两聚满人。
镇民都有探听到,此次大将军将会对幕府进行彻底改制定型,全部分为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三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下有参谋、情报、外务诸部,然后各部分各司,各司其职。彻底分权。
报纸也是这样说,所以各部各司由谁担任主官。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象,还有银行设立,官吏考核,漠南开发这诸多重点,引来黑压压人群每日只是聚在将军府外观望。
人群熙熙攘攘,每一天各参加会议的官员将帅昂首阔步进去,或喜或忧出来。都会在众人中爆发激烈的议论,于会各人的神情片段,也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
众多时报采访一样聚在门外,每当散会时。便蜂拥而上,追逐有价值的采访人物,可谓热闹非凡。
他们的热情,也带动了普通镇民们的兴趣,每天一干完活。便是急匆匆赶到茶馆,倾听各方动静,然后兴奋的议论,甚至朝廷治下的官吏也是如此,有闲有钱阶级更不用说了。
……
宣府镇城十字大街有着众多的茶馆酒楼。特别现在的北门西顺城街这方,算是镇民闲暇游玩的主要所在,各类茶馆如云林立,更是众人等待消息的重要场所。
初九日,连续几天的会议就要闭幕了,这天西顺城街靠湖边的“浮云阁”茶楼更是爆满,楼上楼下都挤满人,各类声音嘈耳,阵阵兴奋的议论声不断传来,连添茶伙计都不由驻足,倾听忘活。
“……鄙人以为,幕府三部,韩朝当为军政部部长、黄仕汴可为监察部部长,张贵虽说才干越发不足,但他算大将军麾下老人了……况乎大将军拟定了任期制,各司主官从崇祯十二年幕府设立起便算任期,张贵离五年任期已经不远。大将军挂念旧情,定会让张贵在民政部上任满,就看接下来是叶惜之还是钟正显接替了。”
“本人看好叶惜之,与政事颇有建树,只可惜他资历浅了……我猜钟正显定为副部长之一,然后顺理成章接替张贵位子,毕竟他是大将军的……而且在算学上极为出众。”
这人的话遭到一堆人反对:“叶惜之哪里资历浅了?他也早早跟随大将军,还是少将军的老师,接替张贵,正当合适!”
“确实,大将军岂是任人唯亲之人?余也看好叶惜之!”
“孙兄刚才言黄仕汴为监察部部长,这点杨某不同意啊,你将迟大使置于何处?他在镇抚司内,才是真正的德高望重!”
“不错,黄仕汴本为迟大成部下,他都成一部之尊了,迟大成还在军政部内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迟大成也定为军政部副部长之一,我靖边军各镇抚可是位高权重的。”
“你等言韩朝为军政部部长,鄙人倒认为,温方亮的可能性最大……”
浮云阁茶楼内七嘴八舌,众人议论得非常热烈,这茶馆内什么成份都有,也因此更加热闹,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正说得高兴,忽然楼下阵阵骚动,一片的声音道:“韩员外来了。”
“是韩员外。”
“韩兄好啊。”
“又见到韩员外了,当日聆听高论,颇有所获,今日定当再次洗耳恭听。”
一片吵杂中,一个带着真定府口音的浑厚声音响起:“诸位兄贤抬爱,韩某实不敢当啊。”
接着一个五十余岁,双鬓微白,有着挺拔身躯,穿着员外服,眼中饱含睿智的有型成功男满面笑容地进入茶馆来,他手上拿着张报纸,不断对起身迎接的茶客拱手还礼,却正是韩铠徽他爹韩贤伟。
韩父到了宣府镇后,生活富足安定,他也不喜好什么商事经营,最喜便是在茶馆与人高谈阔论,讨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