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打扮也是穷困人家,面上有些愤愤之色,这样的人对现实最为不满,也是以往期盼闯军的主力。
然看他现在样子,就知道他心中期盼信仰破灭了,只余下惶然与不知所措。
……
都护府,漠南东镇,沙城堡一处屯所。
“……不要,不要抢走我家的米,这是家中最后一点口粮了,没了一家老小就要饿死啊……”
“……求求你们,天兵老爷,不要带走我们家的女儿……”
戏班在台上演着,台上那妇人哭声凄厉,绝望之情,声声刺人心骨,下面的屯民也是痛哭一片。
……
这样的戏班幕幕,在各地上演,归化城,太原府,平阳府,甚至陕西一些地方等等,又夹着读报,唱报,所到之处,观众如潮,引起无比强烈的反响。
现在就算一些乡下老太太,都知道些京中之事,知道流贼人面兽心,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然,宣府时报内容丰富,不单言流贼之事,还有讲奴贼又一次逼近关塞,意在不轨。
不过主要还是言说流贼在京中之事,追赃助饷,抢掠百姓等种种详情,揭穿他们的面目,打消百姓的侥幸心理,至于鞑子……
那已经不用宣传了。
这是民间普通百姓,情报部从读报,戏班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宣传。至于宣府镇,都护府,山西等处的士绅官将们,他们有的是财力购买报纸,京中之事,他们也非常关心,自然是每期都不落下。
看到报纸的时候,他们也是非常震惊,其实他们也隐隐有所听闻流贼在京中之事,只是知道得没报纸这么详细,篇篇幅幅如若让人身临其境,毛骨悚然。
他们也是最感同身受的一部分,流贼在京中拷掠官将士绅,就如拷掠到自己身上一样。
他们不敢想象,若有一天自己也会这样怎么办。
曾几何时,对流贼逼向京师他们心情复杂,有人私下议论大明是否气数已尽,他们是否应该降迎新主,改朝换代过新日子。
但现在,他们什么心思都没有了。
随着报纸等宣传传向四面八方,各地的反应如潮,震惊,不可思议,恐惧等等,最后汇成一个声音。
出兵,剿灭流贼!
不能让京师的惨剧也在宣府,山西等处上演。
趁流贼还在京中乐不思蜀,务必先下手为强。
不可思议的事情,宣府镇,都护府,山西等处,从来没有一天,众人的心思这么齐过。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年龄,不分阶层,众人都一个心思,那就是剿灭流贼!
一时间永宁侯王斗的举动万众瞩目,众人都在探听,永宁侯何时出兵?
……
四月初七日,宣府镇城大将军府内,众人期待瞩目的永宁侯王斗正在平静书写什么。
王斗虽往归化城任都护府大都护,然他在宣府镇的大将军府仍然保留着,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特别闻流贼攻陷京师后,他的大本营指挥部更是移驻到了宣府镇城中。
此时在他的公房内,那张巨大厚实的案桌上,王斗在一本厚实的书册上写着什么,上面密密麻麻上百条,王斗就正对着几条内容沉思。
他看着内中一条:“……县下设乡,乡下设保,各乡长皆由上级任命,正九品待遇。每乡皆设巡逻所一所,巡长从九品待遇……”
他想了想,改为乡长、保长皆由上级任命,保长亦也不经保民推举,而且享受从九品待遇。每乡吏员书办原本约十五到二十人,改为二十到三十人。
明之弊端衰亡,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皇权不下乡。明末清兵入关,抵抗者也成千成万,然因缺乏组织,地方义民最终都成乌合之众,又哪会是有组织精锐清兵的对手?
所以皇权下乡,编户齐民,尤为重要。
至于乡长、保长都不由地方保民推举,那是怕乡权最后被地方有力人士把持。
毕竟百姓多是愚昧短视,而且有胆小怕事的基因在里面,能不出头,就不出头,最后的结果,就是地方政事落到豪强手中。
所以全改为上级任命,这样才能从中央到地方,如臂使指。
他看了看地方的经费由来,原来是由中央拔款,他想了想,还是改写道:“地方农户等只保持正税,免除一切杂税,但矿产经营等收归国有,由地方各官府自己经营。所得利润五成上缴国库,余下为地方留存、运转经费及官吏分红。”
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