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肯定的是,韦小宝应该为他申请了烈士抚恤金,他的内人和孩子能够好好的活下去。
第二十三回
这回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小人物的死亡,所以不论。
第二十四回
第二十四回是无比热闹的一回,这一回,康熙皇帝与顺治皇帝相会,伴随着顺治皇帝的舍身消业,黄教喇嘛和清政府正规军的激战,这一回可以说充满了血雨腥风,与23回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腥风血雨,给人的感觉是双方都很吃亏,黄教喇嘛高层得到顺治皇帝在五台山清凉寺出家的消息,便以重要人物在五台山的诱饵鼓动众喇嘛,经过千里跋涉来到山西境内,进而抢夺顺治皇帝;韦小宝歪打正着给康熙皇帝提供了情报,康熙皇帝打着巡幸的旗号派大军进入五台山,一场场一环环,我们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小说布局能力。
但是这场战争,黄教喇嘛中有损失,政府正规军肯定有人员伤亡,大量小人物会消失在战争的烟云中,我不得不哀叹,一场无谓的战争。
我们可以看看顺治皇帝的身份价值,值不值得黄教人士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抢夺。顺治皇帝按照官方的宣布早已逝世,即使为黄教人士所夺去,那么,康熙皇帝会想着去赎他吗?
康熙如果去赎,那只能证明康熙不配做一个英主,因为康熙这样做是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的,这种情况下,康熙只可能吞下苦果,宣称对方去抢夺到的只是一个假顺治,继而六亲不认的继续稳固他的江山,所以,这真是一场无谓的战争,凸显了喇嘛的弱智。
正因为是无谓的战争,那些死在这场战争中的许多小人物就更加郁闷,我们究竟打的是什么仗,真是的,就这样做了地下之鬼,呜呼哀哉,尙飨!
第二十五回
第二十五回没有伤亡,但是长平公主九难出现在我们的视界。九难人如其名,经历了较多的磨难,按正史记载长平公主在国破家亡后,清政府待她也不错,不但赐给她宅子,还将她订婚的驸马周世显,“仍尚其主”,于是长平公主在北京城里度过了相对平稳的后半生。
长平公主对于崇祯皇帝,的确是小人物了;这样一位公主,折射出皇权体制下去人性最为黑暗的一面。
按照金庸小说的写法,长平公主有她公主时段的生活,外地出巡也摆足了架子,这点在鹿鼎记中也有反映,如当韦小宝给她准备各种精致素斋的时候,她也受之无愧,可见,公主的身份已经深入骨髓。
无论如何,长平公主作为公主却死在了国破家亡的时刻,接下来就是九难了。他喜欢的袁承志远飘于外,她赖以生存的大明朝也随风消逝;这样的女子,这样一个无力的女子,的确走向了人生的反面。
她刻苦习武,本以为个人强大的武力必将能够复国;她抢夺阿珂,就是想借此报复吴三桂;我认为,这位公主的智慧因为形势,而大打折扣。他不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而那些狠毒的政客是最无情的。
吴三桂丝毫无损,继续做他的平西王,尽管知道阿珂是她的女儿,但是吴三桂的态度是,不是我的女儿就立刻杀了,是我的女儿,做下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情,同样该死。可见九难通过阿珂报复吴三桂的想法多么幼稚。
我有时在想,崇祯皇帝斩断了她的手臂时,是不是也将她的智慧斩断呢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六回
第二十六回是沉重的,这一回桑结同志的喇嘛帮损失大半,而他们又都死在韦小宝的那把抄家所得的匕首里。
无论是在饭店和九难打斗的喇嘛,还是追寻而来的喇嘛,还是茅草屋中的喇嘛,均客死他乡,但是他们的死法,却又不得不令人哀叹。
他们都不是技不如人,论功夫,他们都不在韦小宝之下,论人数,他们都有压倒性优势,但是还是失败了,这其中其实有一个深刻的主题,就是到底是技术更有优势,还是诈术更有优势;很多的事实证明,诈术其实更有优势的。
这不是正常的现象,虽然兵书中说道:兵不厌诈;我们是一个重实力的国度,如果一个人不折手段获取了不正当的利益,是要遭到鄙视的。但是,往往我们会佩服对方居然通过这样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才是人心灵深处的思想吧。
这就为诈术提供了市场,这就造成了技术的没落。钱穆先生曾经在《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一书中,说道清朝是没有制度的国家,靠的是法术治理国家,无论是密折制度还是军机处制度,都不能称之为制度,而是法术,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