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溢之是死于双重压力的,杨溢之心中有两个忠,一个是忠于国家,即朝廷;一个是忠于吴三桂;但是,杨溢之并不认同他是吴三桂属人的身份;他一直认为吴三桂是忠于清廷的。在吴三桂受沐王府嫁祸行刺时,他着急辩解。
但是,当吴三桂开始卖国时,杨溢之就无法忍受了,他内心开始痛苦,最终,大忠义战胜了小忠义,而正是这样,他受到无情的打击;就冲这一点,杨溢之就不是完全的奴才,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典型。
杨溢之的死法和唐朝时候唐高宗王皇后一样,都是四肢、眼睛不保,看样子,这就极具悲剧意义,冤死的人,都该这样死去吗?
杨溢之的名字,谐音是“羊一只”,羊,温驯而无私,即使如此,仍然难以摆脱被屠宰的厄运,杨溢之真是羊吗?
第三十一回
第三十一回,我们知道沐王府因汉奸刘一舟出卖,被一网打尽,沐小王爷被俘,敖立身被杀。
这次事件的结果是,沐王府的实力受到毁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最后成为天地会的附庸。
沐王府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顶着忠臣之后帽子受到江湖人推崇,但是没有形成一种势力,躲在幕后也没有一件出彩的事情,包括进攻行刺嫁祸吴三桂,都是败笔。
归结起来,沐王府的失败根本原因是逆潮流而动;他们痛恨鞑子占了江山,更痛恨吴三桂,他们想杀吴三桂,但是实力不够;就采取嫁祸的办法,由此可见,沐王府也是狗急跳墙,为了对付吴三桂,可以不要自己的尊严(如和天地会立下协定,谁除掉吴三桂,就为谁马首是瞻,置帝统不顾),可以不折手段(嫁祸等等),可以不顾朋友的死活(如韦小宝当赐婚使,仍要刺杀建宁公主),沐王府的行径也不具备正义性。
康熙的皇位越来越稳重,沐王府的希望越来越小,他牺牲了众多小人物,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相反让吴三桂老死衡阳,沐王府这个吃祖荫的小集体,就此烟消云散了吧,多余,多余;英雄人物越多,越可笑,真是木头王府,白白牺牲小人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十二回
该回跳过,因为无可说,莫可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三回
本回中,李自成驾崩了;本来不应该用这个词,因为按小说的安排,他走的时候已经是一介平民,非但不是平民,而且是官府通缉的要犯,也就是做平民而不得的时候。
无论李自成是怎样死的,我们都没有同情,像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大将军,的确无法引发我对他的同情,反而是悲伤。李自成是那个时代的大人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李自成意味着那些在上层压迫下无法生存而走向反抗的符号,仅仅是一个无法真正成功的悲情符号。
在小说的描述中,李自成杀了很多人,他都无法清楚自己究竟杀了多少人,总之,他心中是没有半分愧疚的,这些被杀的人的确很多,而且大多数是小人物,总之,死在他手里的基本是小人物,无论这些人物是百姓还是官员,反正都在这场历史的洪流中死去了。
这些小人物可以谓之为改朝换代的人力成本,据有关学者分析,中国在明清改朝换代时,死亡人数为全国总人口的66%,也就意味着全国2/3的人口死于改朝换代的阴谋和诈术。
难怪我国人民都喜欢安定,安定没什么不好,不到达一定的程度都不反抗,这就是原因,改朝换代的代价实在太大了,非必要不值得啊。
李自成身为改朝换代所涌现出的代表人物,也就意味着他手下的冤魂会非常之多,俗语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啊,李自成手下可不止万骨。
明朝不是好东西,搜刮民脂民膏不遗余力,最终掘自己的坟墓,自己跳了进去,但是李自成代表正义吗,我不这么认为,李自成起义的目的可能仅仅是自己要填饱自己的肚子,为此,他招募的人大多也是强盗和吃不饱的人,于是也注定了他的失败。
他失败了,没有谋取到皇权,让所谓的异族满族入主中原,其结果是更多的人卷入改朝换代的阴谋,更多小人物死在这场无谓的战争中。 。 想看书来
第三十四回
该回谈到郑施之争。
郑成功和施琅的矛盾究竟如何产生、如何发展我们不必去细究,但值得肯定的是,郑成功对于施琅如此有能力的部下肯定是大大猜忌的,所以千方百计寻施琅的不是。
矛盾的导火索来源于一个不起眼的小校,施琅派小校打探军情,小校没能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