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曹丕兵败而亡,其子叡尚弱,难以独掌朝政。今当趁弱而伐,以求复中原。”
“若北伐不克,待贼人口滋生,国家劲兵又足,诸围坚固有备,诸将锐士渐老,后来者不继,唯以江淮、江汉之险传世,再观中原形势而用兵。”
此役用兵虽然对曹魏造成大量杀伤,且打下了寿春。但霍峻没有过分的乐观,甚至为当下北伐而烦恼。
只要豫、冀、司三州在,曹魏的人口始终会比南汉多。人口比南汉多,而南汉为何能有优势?
除了政权组织制度外,还与适龄人口有关。之前曹魏虽经历了金口、汉中、襄樊三次兵败,且兵马损失不少,然曹魏为何依旧能保持一定的机动兵马,主要是在于一统中原后,曹魏的适龄人口充足。
曹丕南征,为了一雪前耻,带着老兵与新兵南征,却在江淮惨败。在江淮大败后,因之前刚募兵不久,故曹魏可以服兵役的适龄人口不多,年幼者未长。
南汉这边随着多年的战斗,多胜而少败,除了积累出一批精锐外,其后续适龄人口充足。一增一减下,当下的汉魏形成一种怪异的局面,以总人口来看,北魏多于南汉。但以兵源人口而言,南汉多于北魏。
最近在归京的路上,霍峻重新分析了敌我优势,发现当下的优势在汉,而不在魏。如果要灭魏,南汉必须抓住曹魏虚弱之际,从而一击致命。
一旦错失了这个灭魏机会,让曹魏有了喘息机会,国内兵马数量逐渐恢复正常,到时候北伐将会陷入僵局当中。
且随着霍峻、诸葛亮、蒋济、庞统等中青年将领老去,南汉再想整合上下,齐心北伐,怕是困难重重。
南北朝时,为何南朝屡次功亏一篑,除了军事角度上困难外,还有因南朝会陷入内耗当中。
祖狄经略淮泗,东晋君臣上下忙于换代,无暇顾忌中原。
桓温北伐中原,明为北伐复晋,实则为自己取利。
刘裕二伐关中,虽收复关中,然后因内乱被匈奴所夺。
今下诸葛亮将巴蜀人团结起来,霍峻驾驭住淮泗集团,而楚人分别围绕在霍、葛周围。二人形成了阴阳磁铁,互吸互补,方勉强将南土各方势力整合起来。
如果二人有一人倒下,另外一人或许能执掌住朝廷,但想团结所有人北伐,几乎是痴人说梦。如今被打散的江东势力,必然会向上寻求发展。
故深思下来,霍峻认为如果想要灭魏,未来五年内必须要有所战果,将南汉的疆域嵌入中原。所幸不单是霍峻有这般的宏观战略,诸葛亮亦是判断出北伐宜快不宜慢。
“江陵公高瞻远瞩,亮深感敬佩!”
诸葛亮向霍峻拱手,问道:“然今欲北伐,不知君有何方略?”
“嗯”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峻闻孔明昔有为先帝献伐北之略,今愿先听孔明之见解!”
霍峻虽为军事负责人,但不代表他可以独断而行,有时需要采纳众人之意见。
诸葛亮抚扇而吟,说道:“亮为陛下献策之时,关西混乱,人马散乱,群雄割据,久不被中原所掌握,故亮欲让西土之兵取关西。关西兵马难援关东之际,荆、淮兵马并进,合取河南。”
“当下关西三分,凉、魏、汉三国互有优势,若操作得当,当能屏蔽关西兵马。而江陵公武略超群,出兵汝南,亮为侧翼,同取颍川,可威洛阳,逼寇迁都,分略河南。”
顿了顿,诸葛亮说道:“今贺齐病逝,当可让伯言西归,而后遣大将辅之,令其向关西用兵。”
霍峻手里把玩青瓷茶盏,纠正说道:“许、洛为魏国之重,豫、司二州之户籍,河南之精兵皆聚于此处,故欲强取许、洛非上策。青、徐为魏之弱州,今当先取弱而后克难。”
在向中原用兵上,霍峻与诸葛亮略有冲突,诸葛亮欲先啃许、洛而后再取河南,类似岳飞那种打法。霍峻则打算先弱后难,学刘裕先取青、徐,而后再吃下河南。
实际上,岳飞与刘裕北伐路线并未有优劣之分,以岳飞那种方式北伐,一旦打穿魏军,河南将会闻风而降;刘裕那种路线北伐,需要先吃青徐,而后配合江汉兵马,再打下河南。
说着,霍峻分析说道:“淮西之兵,孤欲交予士元统率。让其出兵汝水,以为牵制满宠。孤欲率大兵出泗水,先取彭城为基业,而后观望形势,择选进兵之途。”
彭城为后世之徐州,作为兵家胜负之所,几乎是谁占据了彭城,便能主宰中原局势。如能打下彭城,南汉在中原的棋将被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