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九旒旒冕,旒冕上垂坠着九串小银珠和小金叶流苏,一双紫眸里透着凉凉的冷意,正犀利冰冷的睨着朝堂上众人。
在龙纹黄绸玉案上,正摆着一堆关于沁阳蝗虫灾害的折子,因为六月天气酷热,严重的干旱而引发大规模的蝗虫灾害,沁阳各城的农作物、尤其是稻谷严重被害虫啄食。
再这样下去,这个秋季将颗粒无收。
大臣们惊惶不安,全都恭敬低下头,看着玉椅上正冷然屹立的男子。
“你们这么多吃皇粮的,竟然没有一个能想出好法子?”
沁惊羽狭眸轻眯,危险的看着众人,朱唇邪侫的勾起,满眼的肃杀与冷然。
底下大臣们纷纷小声议论起来,接着,兵部尚书率先上前一步,手持玉制笏板,沉声道:
“禀王,益城等城之所以爆发蝗虫祸患,皆因为天干物燥,天气干旱引起的。如果想灭掉这些蝗虫,微臣建议,我们可以兴修水利,从涟漪江东南部开垦一条河道,把河水引到沁阳,用河水浇灌农作物。如此一来,便可以解决旱灾,旱灾一解决,蝗祸自然解决。”
男子冷然一听,嘴角微微勾起,沉声道:“等河道修好,稻谷全毁了。孤王要的是当下最迅速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劳民伤财却做些无用的事。”
众臣一听,心里立即对这位年轻的诸侯王肃然起敬。
怪不得人人称他是明君,怪不得他上位这几年将沁阳发展得日益壮大。
别看他表面阴冷狂戾,实际上,他是一个十分开明、心胸宽广的君主。
史部监察史想了想,手持笏板上前道:
“禀王,属下之前命人洒了除草药,但是因为蝗虫太厉害,繁殖能力十分强,这药根本不管用。后面又命人放了许多鸡、鸭、鹅等蝗虫的天敌家禽,但因为蝗虫数量实在太大,依然无用。所有办法都已用尽,仍旧无法清除大面积蝗患。在臣下看来,蝗虫是天灾,非人力可清除,不是人力能制约的。蝗虫越治越多,肯定是有人得罪了天神,天神恼怒便降了灾祸给沁阳。不如这样,王带领群臣择个黄道吉日,去祭台祭天,祈求上苍保佑。”
此言一出,后面许多老臣们都齐齐上前道:
“启禀王,监察史说得有理,蝗虫一事非人力能冶。以前祭天求雨,现在祭天祈求上苍保佑灭掉蝗害,这样说不定有用。”
“还得加察民间监督力度,看有没有人做违背天意的事情。如果因为什么不吉利惹到上天发怒,恐怕蝗害越来越大。”
此话一出,新一派的几名将军纷纷手持笏板,一跃上前仰头道:
“启禀王。微臣认为,蝗虫灾害虽是天灾,却可以依靠人力制理,人定胜天。只要有方法,微臣相信一定能解决这些害虫。”
“古有祭天求雨,雨真的求到了吗?现在祭天祈求老天开恩,老天真的会开恩?愚昧、迷信!依微臣之见,众人还是制定一个对付蝗虫的对策,趁早将蝗患解决,不然今年秋天真要颗粒无收了。”
“陈将军说得对,如果不迅速解决蝗患,百姓颗粒无收,他们要吃什么?光靠祭天根本无法清除蝗虫。一些大臣愚昧无知也就算了,竟然给众人灌输这种思想。要靠祭天治蝗,臣等都不同意。”
老一派大臣们纷纷把灾害推到天神发怒和有人违反天意上面,全是一群信佛信天的愚昧臣子。
而新一派大臣们,则齐齐反对,有的坚持用方法治蝗害,他们相信这是自然灾害,一定能够靠人力治理。
这样一来,朝上两派造成激烈的争斗。
沁惊鸿作为镇国大将军,虽然不参杂进新一派和老一派,在意见上仍旧支持沁阳王,暂不发表意见。
座上男子冷冷扫视向大殿上上百名大臣,眼里是浓浓的冷意,威严的睨向众人,沉声道:“沁阳的国库不是养闲人和蠢蛋的,如果三天之内不想出办法治蝗灾,孤王拿你们是问,退朝。”
“臣等恭送王。”见男子盛怒拂袖转身,所有人都惊汗的擦了擦汗。
在下朝的时候,新一派和老一派大臣全部分开走,两边都咬牙的瞪着对方,恨不得将他们全数除尽。
青凤宫雕梁画栋,高大宏伟,气势巍峨,一派富丽华美,奢侈磅礴。
宫殿屋顶上尽是光辉灿烂的铜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淡黄如橘一样的光芒。
大殿里衣着素裳的宫女林立,手中纷纷捧着锦缎、胭脂、巾帕、口红等物。
而大殿正中间,正站着十名衣着艳丽、妆容精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