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代永乐始。但是在之前,不少瓷器一样是有款的,而且不少还是“类官窑”。
比如唐代邢窑底部刻“盈”字款,代表了“大盈库”,皇家贡品存放之地;还比如宋代定窑的“官”字款,元代卵白釉瓷器的“枢府”款。
这北宋官钧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是一种形式。
“据我所知,金代钧窑底部,确实没有像北宋官钧那样的刻数字款。”章成锦在卢远方说完之后接口,“但是,这件蟠螭蒜头瓶,除了刻字,各个特征却都符合金代钧窑。”
章老说完之后,还有人跟卢远方开了句玩笑,“卢老板,是不是看到这个‘九’字,还动过北宋官钧的念头?”
元代钧窑瓷器,价值上没法儿和北宋官钧相比。所谓“汝官哥钧定”,只有宋代的才最为珍贵,后来朝代的窑口继续生产的,不在狭义的五大名窑之列。
卢远方自嘲:“嗯,谁还没点儿痴心妄想不是?”
不少人一哄而笑。
宁元祺在微笑之后接口,“清晚期钧窑大热,也出过不少高仿。但当时还仿不出宋钧的蚯蚓走泥纹。这一件,有没有可能是当时有人想仿宋钧,结果没控制好,仿成了金代钧窑的效果?但入窑之前,就已经刻字了,所以出现了这么一件两不像。”
的确,清晚期乃至延续到民国,出现了一种对钧窑大力推崇的热烈状态。
所谓“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就是那时候才流行的说法;在此之前,就只有说“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
宁元祺说完,吴夺略略沉吟,在卢远方将蒜头瓶重新放上圆桌之后,第一个拿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