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叔多多指点。”吴夺也笑了笑。
“相互学习吧。”胡允德接口道,“今天下午金铜器的场子,明天杂项的场子,咱们后天就回去。”
“下午金铜器的场子,应该没有青铜器吧?”
“肯定不会有,至少不会有上三代。青铜器想进来本来就麻烦,而且如此销售,老伍不会冒险的。”
果然。
下午金铜器的场子,并没有上三代的青铜器。
其中有五面铜镜,两面汉镜样式,三面唐镜样式,骨子里,却都是明代的高仿。
有四件香炉,一水儿的“大明宣德年制”。其中三件是清仿,一件是民国仿。
其中有一件清仿看着挺不错,上来就被人拿下了;其他三件却无人问津。到场的都懂,心照不宣。
还有一件紫铜祖形器,工艺精湛,形态逼真,开门的明代器物;而且包浆浑厚,看着酥润亮泽。
但是这玩意儿的包浆,估计当年真是用浆包的······
摆在那里,一直无人上手。
当然,也不是全因为这个,主要这件祖形器的标价也很高,几无利润。想必他们来价就不低。
参与金铜器场子的人本就不算太多,大部分东西大家都兴致缺缺;而大部分人主要分成了两组,重点关注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鎏金铜象。
之所以不说铜像而是铜象,因为它就是个铜的大象。
这件铜象高达半米多,不过是分体铸造的。
铜胎鎏金,象背配鞍,驮着一个宝瓶。铜象高半米多也跟驮着的宝瓶有关系,这宝瓶也不小,高度也得二十多厘米。
大象驮宝瓶,寓意太平有象,气象升平,总之是很美好的。
经典大气,保存完好,精美光彩,寓意上佳。若是年份够了,绝对是一件抢手货。
不过这件东西,不是随便拿的,而是要拍卖。
伍先明也不是傻子,金铜器的场子,这是最大最扎眼的一件,若是直接标注价格拿上去,接着被人拿走,整个场子就凉了。
拍卖是下午三点开场,先摆这儿让大家看。
吴夺自是要提前听一听的,胡允德也看得很细。
另一件广受关注的东西,是一件香瓶。
之所以受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它是金的。
这件香瓶高度在十二厘米左右,唇口,直颈,圆腹,平底。口沿下方和圈足处有回纹,瓶身有缠枝莲纹。
足底刻四字款:乾隆年制。
别看这香瓶不大,胎也不算厚,但是金的比重大,小小的一个瓶子,差不多有一斤半。
光是金价,这瓶子也值不少钱。
不过,这瓶子并非24k金,看着泛青,正所谓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估摸着含金量顶多能到百分之八十。
但就算照百分之七十五,一斤半、750克的分量算下来,那也不便宜。
而且,金价,那只是材质的价钱,这么精美的香瓶,落着“乾隆年制”的款儿,若是到代的宫廷器物,这里头的价值肯定要比金价高得多。
这香瓶不拍卖,标价九十九万。看来伍先明挺喜欢九,尾数带九的报价不少。
围观的人多,议论的也有,但一时没有出手的。
若确是乾隆朝宫廷所用纯金香瓶,九十九万不算高,行情差不多能过一百五十万。
可若是仿品,哪怕是清末民国的仿品,这东西也就是个金价了,金价高低过不了三十万。
轮到吴夺上手时,吴夺先细细看了看款儿,乾隆年制这个刻款,还挺不赖,清隽雅致。
拿在手里确实是沉啊,这么小个瓶子,一手托一手扶还得小心点儿。
可是,吴夺这一听,眉头却皱了起来。
这件金制香瓶,他听到的内容还挺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涉及有关供奉的香事。
这香瓶有真品,清末流入倭国;而眼前这一件,是民国时期在倭国仿制的;而且当时不止仿制了一件,而是仿制了三件,这只是其中之一。
只是听不到如今真品在何处、另外两件仿品又在何处。
但不管怎样,这一件是不能拿了。
这件香瓶的仿制工艺非常高,也和仿制者手握真品有关;胡允德一时拿不定主意,吴夺上前暗示,两人走到了房间一角,低声私语。
吴夺也说不出什么明显依据。除了感觉不对,只说了一点,那就是金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