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百三十九岁。
但是,太公墓到底在何处,却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咸阳有太公墓,距离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寝不远,规模不算太大,陵墓高约八米,地面周长也就百余米;立有石碑,上有三字:齐太公。这块碑是乾隆年间立的,碑文是当时的陕西巡抚毕沅写的。
关于咸阳的太公墓,确实有记载,比如《礼记》,比如一些地方志。
不过,除了咸阳太公墓,镐京也有太公墓,河南也有太公墓,山东也有太公墓······也都有一些史料记载。
同时,镐京是周王都,河南是姜子牙的老家,山东的“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地;葬在这些地方,也都能说得通。
所以,到底哪里才是真正的太公墓?或者说真正的太公墓是不是还没被发现?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凿的定论。
“姜子牙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名人,而且据说精通奇门遁甲,他的墓葬,就算找到了,怕也不敢轻举妄动啊!”吴夺在葛亮提了个开头之后不由插了一句。
“没你想的那么复杂。”葛亮笑了笑,“其实,是有处墓葬在施工中被发现了,然后进行发掘。我干的活儿,就是分析一下风水设置,再就是协助应对墓中可能出现的奇门遁甲。”
“结果呢?”
“最后彻底发掘完了,窥其全豹,结果才发现,不是太公墓。”
“嗐!那你上来还说跟太公墓有关。”
“确实有关。不仅是一开始考虑有可能是太公墓,而且这墓葬本身,也和姜子牙有关系。”
“他后代的墓葬?”
“不是后代,可能是他坐骑的墓葬。”
“四不像?”吴夺皱了皱眉,“这不是封神小说里的么?”
“还真是‘四不像’。”葛亮介绍,“墓穴主室中,有一副动物骨骼,和麋鹿的骨骼基本一致。”
吴大志此时插了一句,“墓葬风格呢?其他器物呢?”
“风格很特别,不是常规的墓葬结构。但是所用砖石,确实是西周早期的。其中还有大量青铜器,有几件青铜器上有铭文,就是这些铭文上提到了姜子牙。”
葛亮继续介绍道,“墓中没有找到人的尸骨。同时,整个墓葬除了入地很深,并无机关设置。”
吴大志看了看葛亮,“原来传说是真的?”
“吴爷爷,这里头还有点儿争议。”葛亮轻轻摆手,又详细解释道:
“铭文说得也不是很具体,只是提到了姜子牙。庞局认为就是单独为姜子牙坐骑所建墓葬,但也有不少反对者。反对者认为,也有可能是当时这头麋鹿被认定为神兽,同时伴有祥瑞之事,死后下葬能增国运,才有此举。”
“提到姜子牙的铭文内容是什么?”吴大志问道。
“具体文字我记不准了,大体意思是说:姜子牙护佑周朝先王,使万民太平,而神兽的出现,也顺应了太平盛世。”葛亮道,“古文字言简意赅,其实字数不多,也可以有不同理解。”
“这确实可以有不同理解。既可以理解为神兽是和姜子牙一起出现,也可以理解为神兽是出现在姜子牙死后的太平盛世。”吴夺接口。
“还有人提出,如果是姜子牙的坐骑,最起码应该和姜子牙墓相邻。但是周围却并没有发现其他墓葬。”葛亮又道,“因为有争议,所以才没有公布。”
吴大志笑了笑,“姜子牙墓葬目前尚无定论,怕是生前就有交待,所以才很隐秘。至于坐骑下葬,却有可能是他去世后的周王自作主张,单独下葬也是正常。”
“吴爷爷,这么说,您也认为就是姜子牙坐骑墓葬?”
“这铭文是可以有不同理解,但如果是分开下葬,不正是一个并列关系么?”吴大志又问葛亮,“这墓葬之中,陪葬物品是不是还有玉器?”
“对,但不如青铜器多。”
“这里头,是不是有黄玉做的钺?”
“您怎么知道?”
“周武王九年,姬发想看看如果东征伐纣,诸侯是不是响应,出师之际,姜子牙手持黄钺誓师。若是墓葬中有黄钺,那也是一个旁证。”
“吴爷爷,您真是神了!”葛亮双手一拍,“当时庞局也是这么说的,但还是有反对的,说玉钺在商周时期,本来就是常见的陪葬品。”
吴大志摆摆手,“除非铭文上明确说明,就是为姜子牙坐骑单独下葬,否则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这事儿,估计得搁置一段时间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