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明显且便于通行的一个入口,众人都不由发出了欢呼。
井中除了这个入口,在原先的井底位置的井壁处,还残留这四块凸起的粗大石方,直径大概二十厘米,凸出井壁也得有二十厘米左右。
而在四块石方的根部,还都刻有凹槽;凹槽宽度在五厘米左右,深度有个两三厘米。
这应该是早就设计好的,既是对原先井底“司南机关”的支撑,也可以用来捆绑绳索,便于下井。原先的井底塌落后,四块石方依然保留;入口毕竟在井下比较深的地方,需要借助绳索下行。
这个设计,更加证明了,这里的确就是入口所在。
这帮奇人异士,对“自己人”虽然也会有考查验证,但却并不是刁难排斥,所以有些便利条件该留还是留的。
吴大志看了看时间,下午两点四十分,便问向李山,“李局,要不要趁热打铁?”
李山连忙笑道,“老爷子,您是组长,您定。我是为行动组服务的。”
“哪里,你是领导。”吴大志顿了顿,见李山没有接话,接着又问,“谷口有人守着?”
“有。”李山点头,“行动组下去的话,那我就在井口守着吧。”
他也看明白了,吴大志的意思就是现在下去。
“好,既然李局这么说了,那我们就趁热打铁吧。”吴大志旋即便开始安排下井事宜。
李山来的时候,因为早就了解了情况,所以是携带绳梯来的,下去倒是很方便。
这次是吴大志打头阵,其后分别是吴夺、宁霜、葛亮、梅小梅、权浩然。
下井的时候,吴夺还是把化肥放在包里背着。好在化肥这么长时间也没长太多,要是大狗模样,吴夺可就受累了。
因为入口比较宽阔,所以吴大志踩着绳梯下到入口处,没费劲儿就踏进去了。
进去之后,举灯照射,这条通道和入口一般大小,高约两米,宽约两米,两侧都是石材砌成。
不过,通道往前大概十米左右,出现了台阶,变成向下的了,就看不到更深处的具体情况了。
吴大志前行数米,等着所有组员进了通道,才招呼一声后继续前行。
吴夺进了通道就把化肥放了下来,让他跟在吴大志屁股后头走。
到了下行的台阶处,大家发现,这台阶还挺陡,差不多得有六十度角。
台阶是整条的石材铺建,下行数米后,进入一间石室内。
石室的高度和通道差不多,也就是两米出头;面积也不大,三米见方。
石室中,有一道封闭的石门。石门并不是正对着来时台阶的,而是在石室的另一面墙壁上。
这是变向了。
这石门是单扇,顶天立地,宽度足有两米。在一面宽度只有三米的石室墙壁上,出现一道宽度两米的单扇石门,看着还挺别扭的。
而在石门之前的地面上,还有一个青铜绞盘。
这青铜绞盘是两圈圆箍,和中央之间有八道连枝;外圈圆箍的一处位置外,还铸有一个类似把手的结构。
绞盘的中央微微凸起,凸起的反方向、也就是绞盘的中轴,是“插”在石质地面里的。整个绞盘平面和石质底面之间,大概相距十厘米。
这个青铜绞盘和之前的青铜圆盖不同,没有任何纹饰,甚至都不算美观,看起来只有一个优点。
结实。
“又要转圈?”吴夺观察一番这个青铜绞盘后开口道。很明显,想开门,应该是通过转动青铜绞盘来的。
此时,那个“把手”是冲向石门的。
而在绞盘一侧石质地面上,有刻字。
不多,竖向四字:向同周全。
吴夺刚看到这四个字时,不由愣了愣,因为这四个字可不是小篆那么好认,而是之前主要靠吴大志翻译的一种战国时期的金文。
他不能轻易辨识,而后习惯性地想招呼化肥,却见化肥正在吴大志的腿间也在看这四个字,而且瞅它那小样儿,怕也是抓瞎。
“向同周全。”吴大志看了一会儿便读了出来,接着又眯起了眼睛,沉吟道:
“向和什么同?周要怎么全?莫不是参照之前的‘司南机关’······”
“对!”
吴夺和葛亮这次又是异口同声,就在吴大志话音刚落之时。
因为他俩之前和吴大志一起,研究了半天“司南机关”,所以反应最快。
这青铜绞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