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冲进了开原市内。在下午三点多的时候第2装甲师的前锋部队就已经在开原城内驻扎下来,数十年的时间里,开原这座城市第一次升起了象征着大明的帝国王旗。
因为明军攻陷开原的速度实在太快,以至于辽河防线上游地段上的金国守军,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他们在庆云堡还有业民以及通江口等地被明军切断了后路,自知无法脱身的他们,直接选择了投降……
所以第2装甲师虽然没有如同攻击铁岭的部队那样俘虏到了大鱼,却创造了开战以来明军单次俘虏敌军人数最多的记录——整整9万金**队向他们投降,一天后这个数字膨胀到了11万。
当然,在王珏原本的计划之中,也就是铁钳计划之中,明军的主攻方向,并非是向东或者向北,而是向南迂回至奉天。朱牧要求他夺回奉天,这是整个作战的最核心目标,至于说灭亡金国……王珏认为那只是夺回奉天城之后,附加的一部分福利罢了。
这个时候悲催的叶赫郝连忙碌了整整一天之后,灰头土脸的又返回了奉天城城内……这个可怜的金国皇帝发现自己来回忙活了一天,实际上却什么都没有做成……他把南下的金国主力又调回到了奉天以北,接着北上刚刚走到清水台,又被迫取消计划再原路返回奉天——这一天,除了让自己的部队来回奔波浪费了士气体力之外,他的指挥毫无作为。
不过,在耽搁了差不多整整一天的时间后,叶赫郝连也最终拿出了自己的决策——他决心在奉天打一场迟缓战役,掩护他的主力部队绕路退往吉林。放弃已经到手的大好河山,重新逃回兴安岭的白山黑水之中,如同多年前的祖宗们一样,和大明帝国比拼耐力去!
他有信心,只要熬过了二十年,大明帝国的皇帝大臣换了一批,就又会退化到原本那样老态龙钟的状态,变成任人宰割的迂腐蠢货。(未完待续。)
184畜生
这也是很多年前,一个来自英国的外交官总结出来的对付大明帝国的独门秘籍:他发现大明帝国的官员水平,是参差不齐并且很有规律的。往往在一代对外强硬的官员退去之后,新上来的官员都会用一种接近自虐的心态,来缓和对外的紧张关系。
似乎古老中国一直秉承的所谓一张一弛的统御之道,被这些官员们严格的恪守着。直观一些,用合理的解释去分析这种现象,就是大明帝国的高层官员们经常矫枉过正。在这一点上,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其实古代中国不止一次在决策层面上,自我检讨并且纠正过度。
比如说宋朝对唐朝的武将制度进行了严苛的纠正,一直到宋朝灭亡,军事指挥官在有宋时期的地位都非常低下。再比如说明朝对前朝外交手段的否定,以几乎不妥协的强硬姿态否决掉了一切周旋的可能……
暂且不提这些纠正是否是对的,这种对之前制度的总结,新任统治阶级对前统治阶级的审视,新官员对前任官员的颠覆——绝对是值得大明帝国敌人研究和利用的。
新登基的皇帝必然会缓和边境局势,新调任的将领自然也会执行皇帝的命令,在边境采取更柔和一些的手段。官员们会继续贪腐,皇帝继续享乐,边将们继续养寇自重……大明帝国在振作十年之后,翻个身继续沉睡,这在从前的两百年里,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叶赫郝连才会如此笃定,他笃定大明帝国这一代的雄主迟早会被时间消磨掉自己的意志;他笃定大明帝国的这一代能臣悍将,终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去,退出历史舞台;他笃定自己厉兵秣马,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比自己更强,如今丢掉的东西,迟早还是会拿回来的!
“等着瞧好了!我大金国迟早有一天,会回到这里来!做这里的主人!做关内万里江山的真正主人!到那个时候,千万汉人都只会是我的奴隶!锦绣河山都将是我叶赫一族的家业!”在当年王家的那个叫王怒的总督决心死战到底绝不投降的这间办公室里,叶赫郝连发出了一声阴冷可怕的叫喊声。
……
“这帮叛匪们,还真是一点人性都没留下啊?”坐在自己的坦克炮塔上,范铭看着远方的小林子,开口自言自语嘀咕了这么一句。他们现在的位置已经在清水台了,而在这里他们并没有撞上大股的金国守军,在明军的侦查部队眼里看来,他们的对手已经夹着尾巴逃走了。
不过和以往金军撤退时候不太一样,叶赫郝连终于在连番失败的打击下凶性大发,下令部队烧毁了清水台这个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小村庄。
范铭本来是主张在新台子地区布防等待上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