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是。
“袁本初者,四世三公,汉室名门,威波海内,他不思忠良,却思奸佞,当真忤逆子。”
有人大骂袁绍,名望多大,骂声就有多大。袁氏自袁绍之后,就臭了。
“孙伯符者,其父孙坚,勇毅果敢,昔日诸侯联盟,其率军先入洛阳,修复为董卓所破坏之皇陵,有忠烈之风。而今却是出了孽子孙策,当真冤孽。”
也有人大骂孙策,孙坚的名声很大,风评很好。但是到了孙策,一样也臭了。
“嘿嘿,乱汉者,十常侍也,曹操者,阉宦之孙也。而今汉室中兴,曹操窜起,果然是阉宦之后,一丘之貉。”
曹操的祖父乃是著名的宦官,大长秋曹腾。曹腾这个人虽然是宦官,但是名声极好,有贤明。
但此刻却也遭了曹操的拖累,被彻底变黑了。
“公孙度者,庶人子也。幸为小吏,后为徐荣所举,徐荣者,董卓党羽也,乃董卓势力之延续,属豺狼。”
公孙度本是升斗小民,被徐荣所举荐的也被翻了出来,成为了天下人痛骂的缘由。
反正,千夫所指,万夫痛骂者,曹操,袁绍,公孙度,孙策也。
但是面对这种声浪,以天子,大将军为首的朝廷,却还是没有表态,任由事情越演越烈。
终于,事情传遍了整个天下,最后,连镇守一方的大将,都忍不住上表文,要讨伐叛逆了。
首先是镇守东方许都的骠骑大将军董盖,他的表文是这样的。
“自黄巾之后,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士思黎民之苦,而争相献策,意助明主平定天下。而今天下渐平,汉室铸威。正是乱世百废,而今待兴。是以天子定年号为中兴,意为中兴汉室,中兴华夏,使民得居所,兵效其力,强国强民。然曹操,袁绍,孙策,公孙度等人,各聚兵马,以一己之私,而使天下分崩,黎民受苦,国事不振。此,近古之未有也。臣请命,以十军平之,屠三族,以正天下。”
老将军之激动,跃然于上。要杀曹操,袁绍,公孙度,孙策等人三族,方以雪恨。
“汉室中兴,天下靖平。正是盛世之基兆,强盛之始也。曹操,袁绍,公孙度,孙策等人各自受汉恩,为汉臣。不思回报,却逆窃尊号,意图称王。前汉时,高祖曾与士大夫盟约,非刘姓不封王。盖应为异性王为祸甚大,可谓一日之封,而数世之患。此乃大理。而孙策,曹操,公孙度,袁绍各自雄杰,焉能不知?而今,却是一力称王,妄自尊大,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不除之,不足以平靖平天下。臣请天子,大将军以十军击之。臣愿意起偏师,六路大军于巴蜀,进荡江东,夷灭孙氏。”
这一封表文,乃是镇守江州的安汉将军,法正所表。也是言辞激烈,视群雄为豺狼,逆寇。
力主除之。
除此以外,还有鲁肃,庞统,徐庶等统御一方的雄将。张松,钟繇等守牧一方的刺史,各自上表,请求出兵。
其余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乃至于县令,郡守等等上表文,以求出战,灭诸侯于东方的表文,更是多不可恕。
如同雪花一般,飞到了刘协,刘冯之案前。
天下诛诸侯之意,雄矣。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举国大事(第一更)
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皇宫。
这段日子,皇宫内宿卫大半都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披甲持矛随大将军平定关东诸侯。内侍太监,宫女们则是谨小慎微,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整个宫中,都充斥着肃杀之气,只待天子,大将军引导,既可以向东,扫平关东了。
这一日,也是一样。
这一年为中兴五年,此刻为春季,今日更是天气晴朗,四周充满了一种暖意。
只是在肃杀之气的影响下,整个皇宫,乃至于洛阳城的温度,都比外边的温度,要冰冷上许多。
皇宫,乾鼎殿内。
有几个内侍太监分在两旁,他们都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只死死的低着头。
因为此刻刘协,刘冯父子正在处理各地来的表文。现在局势不好啊,也不知道天子,大将军的心中聚集了多少怒火。
他们还是小心一点的好,莫要惹出什么异动,而被迁怒。
到时候被拉出去腰斩,那就是自作孽了。这是此刻,内侍太监们心中的真实写照。而其实刘协,刘冯父子并没有多少怒意的。
该怒的时候,早就怒过了。就在士壹带来消息的那一日,刘协,刘冯父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