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州东方,以太行山为界。若是夺取太行山,就等于是将并州关入了牢笼之内,袁绍就不能再进行增兵了。
就可以将并州境内的所有兵将,一网打尽了。
这是个很好的办法,但问题是,要想割据这太行山脉,就需要做到三点。其一,就是需要张燕的投靠。
张燕的势力,就在太行山内,得到张燕,自然就有了资本。其次,就是刘冯所说的南方箕关了。
这道关隘,北方是太行末尾,南方则是黄河。乃是进入并州的一条通道,这个前边也已经说过了。
最后,就是壶关了。
这座关隘,横在太行之间,乃是并州第一雄关。只有把箕关,壶关,以及拉拢了张燕。
才能形成对于并州的包围,反而将并州,弄成了牢笼。将三国布置在并州境内的精兵,反而弄成了瓮中捉鳖。
这样一来,就算是一下子不能攻克并州,也可以依靠国力,源源不断的派遣大军,消灭其布置在并州的精兵。
最终不仅得到了并州,还消灭了三国的部分兵力,意义很大啊。
但问题是,箕关可以攻克,张燕可以拉拢,但是这壶关,却是非常难得啊。
别的不说,这魏国,燕国的军队,在哪里屯扎,刘冯都还不知道。这他率兵攻打壶关,岂不是要面临魏国,燕**队的阻击?
到时候必定损兵惨重。
想着,刘冯的脸上露出了凝重之色,刘晔,邓芝也是如此。而此刻贾诩抬起了头,见到了三人的神色,就猜出了三人顾虑的是什么。
于是,深呼吸了一口气,说道:“大将军所思量的什么,臣大体也能猜出来。臣可以认为将计就计,以河东,换取壶关。”
“这,岂不是把自己也关在了笼子里?”邓芝闻言失声惊呼道。
先不说的计策能不能成功,就说成功了。就算他们联络了张燕,攻入了壶关,箕关,将并州与河北的势力划分了开来,将三国精兵困在了并州。
但是自己也失去了河东,与汉室的势力,分割了开来。到时候,外无援助,内无粮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邓芝年轻,因此冲动,而失声惊呼。刘冯,刘晔却是久经战阵,沉稳无比。听了贾诩的话后,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凝神静听,想看贾诩到底有何计策。
“从和顺的投降,可以看出,这一次三国联军的背后,有一位能人。此人,甚至可以考虑到和顺投降,把河东不露痕迹的留给了我们。想要引我们进攻晋阳,等我们长驱直入后,三**队再攻克河东,这就把我们困在了并州,成为一块刀下肉。这是敌之计。”
说到这里,贾诩顿了顿,而后又说道:“而我们就将计就计,进兵晋阳。同时,佯装留下派遣朝廷良臣,镇守河东。如此以来,隐藏在暗中的燕军,魏军就会悍然拿下河东,而且为了一战而下,必定会调动所有的兵力,进攻河东。而我们乘势,进攻壶关,拿下壶关,攻破上党,与张燕相连。如此,我们将并州与袁绍等人的势力分割了开来。同时,又将我们自己困了进去。”
“就如同伯苗所说,自寻死路。然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汉军精锐,军魄强大。若是将士们知道,河东被攻破,归路已决。必定会愤而大战,战斗之力,凭空增加数筹。而袁绍之兵,未必如汉军一般强大。若是知道归路断绝,怕是军心浮动。如此,胜机就出现了。”
贾诩设计之妙,此刻已经在耳中回荡,在脑中形成了经过。让人拍案叫绝。
这是把双方都逼向了绝路,而以军队的军心取胜。而汉军,最不怕的就是被逼入绝境啊。
因为汉军的军心,天下无敌。
但是更妙的不是这个。
“张燕拥有无数民众,粮食必定充足。而若是与张燕相连,我等的粮草就没有任何问题了。相反,袁绍之兵十万,再加上,燕国,魏国之兵无数,他们的粮食就成了问题。若是打持久战,他们必败无疑。此并州唾手可得。”
听到最后,刘冯忍不住拍案叫绝啊。
贾诩之计,当真是奇妙无比。一方面,将计就计。一方面,以置之死地而后生。最后,得到了结果,要与三国精兵在并州分出个胜负。
拿下并州,若是以及行事,怕是并州就颠覆了啊。
这个妙,这个妙。以刘冯之策,可以稳妥蚕食并州,占据一些便宜,而无破敌之策。算是中正平和。
而以贾诩之计,可以夺取并州,但是剑走偏锋,需要冒很大的风险。比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