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理。叶应武要让所有的大明百姓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养家糊口,更是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更是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能够过上比今天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
简而言之,就是开启民智,让所有人都能够睁眼看世界。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所谓的睁眼看世界,在叶应武看来,并不只是看到西洋先进的科技和制度,更要看到一个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甚至进一步称雄世界的根本每一个百姓都愿意为这个国家付出代价甚至牺牲。
看着郭守敬,也看着这些工匠,叶应武知道自己成功了。
他给了这些人梦寐以求的尊严,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一切努力,不只是为了简单的温饱。
(此章后半段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之前有书友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直接用钱粮砸出来一支军队,能够更轻松的取得胜利?”,也是为了阐述作者关于开启民智和国家意识的一点儿浅薄之见)
第六百一十二章 将军百战身名裂(上)
暴雨倾盆,自楼烦以北,全都陷入这珠帘雨幕之中。
为了防止后路被切断,蒙古军队在岢岚水河谷之中设置了三处营寨,每个营寨之中都有一个千人队驻守,虽然人数并不算多,但是因为这些营寨都是设立在险要之处,就算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千人守在这里,怎么着也能够支撑一段时间。
等蒙古大军沁水战败、大同府后路又被切断之后,这岢岚水已经成为从草原向雁门关输送粮食的唯一道路,这几个月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够和明军在雁门关一带对峙,一来是因为雁门关险要、蒙古大军又兵力雄厚,能够坚守住,二来自然便是因为还有这么一条道路运送粮草,能够吊住性命。这岢岚水河谷崎岖难行,唯一的官道也是年久失修,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让明军也不敢轻易向这边进攻,而且明军同样在几次大战之后缺少粮食和器械,一旦进攻岢岚水这一带,反倒是有可能导致蒙古鞑子狗急跳墙,对于一心想要将蒙古大军全部歼灭在这里的明军,自然是得不偿失。
所以对于楼烦以北岢岚水河谷的进攻,一直到明军进攻雁门关方才开始,而进攻楼烦的是宣武军,进攻更北侧岢岚水河谷营寨的便是荆湖军。荆湖军也算得上是明军的几个老主力战军了,其兵员最早可以追溯到当初跟着汪立信打襄阳的鄂州屯驻大军,绝对算得上有足够的老卒支撑,再加上军中新兵也都是从南来逃难的百姓之中吸收的,对于北伐、重返故土有着昂扬斗志,所以是可以想象其战力。
但是由于这一支主力战军驻扎的是荆湖一带,属于大明的核心所在,所以长久以来自然而然的是作为总预备队和大明除了禁卫军之外最后一支可以上战场的军队存在,这也导致荆湖军每一次开赴战场的时候,战争基本上都到了尾声,前面的军队吃肉的吃肉、喝汤的喝汤,什么都剩不下,往往都是白忙活一场。
大明也并不是想要一直压着荆湖军,而是因为之前的几次大战都是蒙古率先动手,明军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然后反击的位置上,所以最先与敌人接战的肯定是最前面的几个主力战军,而且因为蒙古的动作一直没有停过,所以就算是兵部有天大的胆量,也不敢在将蒙古人彻底打垮之前轻易的将主力战军换防。这也就使得荆湖军只能一直在后面坐冷板凳。
虽然荆湖军的将士们知道,用不上自己代表大明这一战又打胜了,但是没有办法建功立业总是憋屈。
而这一次大明举国之力进行北伐,甚至就连叶应武的禁卫军和神卫军都全军冲上,荆湖军自然也有了用武之地。等到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越过楼烦进攻岢岚水北侧的蒙古营寨,相比于进攻楼烦的宣武军和进攻雁门关的天武军,这一个任务绝对是最为困难的,不但意味着他们要在河谷之中不断突破蒙古人的封锁,甚至还要回头拦截随时有可能溃败进入河谷的蒙古军队,还要冒着后路被切断的危险进行长距离的急行军,不说别的,就是粮草和器械上都要经受巨大的考验。
这绝对是最重的任务,也是荆湖军上下将士期待已久的任务。
大雨瓢泼,将周围的山谷都笼罩在呼啸的风雨中,甚至连远处的山峦界限都看不清楚,岢岚水就在不远处咆哮回荡,原本并不湍急的河水,因为这风雨,就像脱缰的野马,不断撞击着两侧的滩头和山壁,无数的浪花飞卷,无数的水珠飞溅。
乌云低垂,阴雨之中,前方山谷尽头的营寨并不算高大毕竟蒙古人这几个月也没有那么多功夫加固这些营寨,不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