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半响,贾玮喃喃自语道。
许浑、丁卯集……许浑收录到《丁卯集》最为知名的诗作无疑就是《咸阳城东楼》。此诗又以其颔联最是脍炙人口——“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陈赫所指的应该就是这首诗作。这两句颔联。
做为隐晦的暗示,对方不可能直接点出这首诗作,更不可能直接点出这两句颔联,能说到“有几首名作很值得一看”这个地步,已是极限了。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陈赫在向他透『露』——贾家将有变故!
结合红楼记载和脂批中的各种线索,这个变故,不用说就是抄家。
推开房门,在廊上静静伫立,思绪万千,心情沉重。
他不禁回顾发生在四月的宫廷政变,此刻想来,若是没有这场政变,或许贾家未必会被抄家罢?
三月,暮春,建元帝继去年九月之后,再次病重卧榻,且毫无起『色』迹象。
担心太子高元乾即位,对已不利,四月中旬,昭王高元吉在高婕协助下,联手龙禁尉统领陈赫,上演宫廷政变,拥立软禁中的太上皇回归帝位。
太上皇复位后,改建元十六年为景隆元年,同时废建元帝为邺王,五月底,迁出大内的邺王不治身亡。
在这期间,景隆帝对有拥戴之功的功臣们大加封赏,高婕被加封为镇国圣昌长公主,并赐河北封地三千里,食邑三万,对一位公主而言,圣眷之隆,历朝历代,前所未有;高元吉取代高元乾成为太子;陈赫封忠勇伯,荣升同知枢密院事,仍兼原有的龙禁尉统领职位。
高元吉一系人物在此次政变中,也皆有大大小小的功劳,其中以三月初刚从南疆凯旋而归的京营节度副使彭玉为最,当时建元帝为彰其卫疆之功,已封为定远伯,升任金吾卫上将军,此番加封武靖侯,调任京营节度使。而原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则调任兵部尚书。
……
佚失的红楼后半部记载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一场政变?
是否也是在这样的一场政变之后,贾家遭到了抄家的命运?
抑或另有秘辛?
答案不得而知。
但不管怎样,在他重生过来的这个景隆元年,由于太上皇的复位,培植亲信,清算异已,建元帝时期风光无限的世家大族陆续失势,其中便包括了贾、王、史、薛四家。
贾家的失势以元春的失势为标志,建元帝被废,她这个皇贵妃自然也随之被废。建元帝死后,她更是处境堪忧。
大树底下好乘凉,没了元春在宫中照拂,贾家的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若非他依旧备受高婕眷顾,府内早已人心惶惶。
王家的失势以王子腾的失势为标志,从手握重兵、守卫京畿的京营节度使调任到并无多少实权的兵部尚书,其中的意味,已是不言而喻。
至于史、薛两家,自然也是随着贾、王两家一损俱损,倍受朝廷冷落。
保龄侯史鼐、忠靖侯史鼎镇日里闭门谢客;薛蟠、薛蝌俩兄弟的皇商职差岌岌可危。
而如今,抄家之祸已然到来!
哪怕他背靠着高婕这位景隆帝最宠爱的长公主,曹家也一样摆脱不了如此下场,更遑论王、史、薛三家了。
说起来,在先前的谋虑中,他丝毫没有打算求助高婕,让景隆帝收回抄家的旨意,也正是考虑到了这点。
可以预料,在抄家这件事上,就算高婕出面,景隆帝也不可能动摇。
换言之,抄家是抄定了。
只是有高婕居中发力,抄家的结局,应该不至太糟。
回到眼前。
提前获知这个消息,无疑重要得很。
这正是他当初极力结交陈赫的缘故。
早先出于未雨绸缪,他查阅了大量大夏朝抄家案例,得出结论,像贾家这样的勋贵世家一旦抄没,查抄的官员中,其他官员或许很难确定,这次委任这几个,下次委任那几个,但龙禁尉统领几乎皆在其列。
既在其列,自会事先得到旨意。
今夜陈赫暗中通风报信,不枉了他在近两年前布下这一步闲棋,源源不断地往对方身上使银子。
只是另一个他极力结交的对象——大明宫掌宫太监戴权,在四月的一场剧变中身陷囹圄,如今是生是死,犹未可知,算是白扔了银子。
……
情形如此,接下来如何安排?
今非昔比,有高婕站在身后,重生之初计划中的潜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