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多少人支持。
所以GDI星舰虽然庞大,但也没能搭载这么多的弹药来进行常规炮击,每一发向地面射出来的炮弹,都装载有特制的高爆物质,威力堪称仅次于核武器,在这种带有动能和猛烈爆炸威力的炮弹密集轰炸下,战场上就算是有思晶人的三足机甲,也得被炸成碎片。
GDI的轨道轰炸方式,是先将参与行动星舰分成几组,然而从预定轰炸区域外围向中心地带逐步射击,完成一轮后,又会进行一轮像犁田一样一排排再炸上一遍后,一次标准的轨道轰炸才会结束——这和精准轰炸不同,除了消耗时间更长,弹药消耗更大外,攻击规模和范围也更加广阔。
被围困在包围圈内的思晶人地面部队自然在这样的打击中大多飞灰烟灭,只有少量幸运到极点的家伙,才有极小概率在这样的轨道轰炸下幸存下来。
只是不等轨道轰炸造成的浓烟、火焰消失,虽然在轨道轰炸中同样损失了一大批与思晶人部队纠缠太过紧密的无人装甲部队,但更多的人类无人装甲部队,以及有人装甲部队,就冲进了那一朵朵还没有完全消散开的蘑菇云中,开始围剿那些极小机率才存活下来的幸运儿们。
有了轨道轰炸和无人机部队后,前方一线部队获取功勋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很多:打赢了,大功劳是安全后方高层们的,同样在比较安全区域待命的有人部队可没什么获得功劳的理由。现在这种机会,算是有人部队打完一仗后最后获取功勋的时候了,自然会有人愿意去抢这种风险不大的战功——尽管这样的战功也并不高就是了。
虽然这次的作战计划中途没少出现各种状况,损失也超过了事前的预计,但好歹人类一方也算是获得了胜利,消灭掉的思晶人部队同样也超过了事前的预期,最终结果还是皆大欢喜,也没人会再提这过程中的种种内部矛盾以及外部压力——地面上那些联军将领们还不知道GDI太空舰队获得的东西比他们的还好。
地面上那些人怎么想,林海并不在乎,他自己的工作还多得要命,这次的作战,对于GDI太空舰队来说,只是一次测试,测试太空舰队与地面部队间在战略支援上的配合上有没有什么问题,这是为了之后北美作战计划进行的一次预演。成功了,那么GDI在北美作战时,就能将这种大规模轨道轰炸当成是一种标准的战术支援,从而可以经常使用这种方式来作战——毕竟来自另一个时空中的克隆人部队早就习惯了,但这个时代的人类还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被联军困在包围圈的思晶人部队,根本不需要太空舰队展开轨道轰炸,用远程炮火就能解决它们,却还是动用了GDI太空舰队来完成那歼灭的一击。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预演需求,再加上林海也打算借机看能不能阴上一次思晶人太空舰队,否则他也不可能同意这种算是比较浪费的作战计划。
现在仗打完了,地面上修整的修整,庆祝的庆祝,但这都与林海没什么关系。他现在正和几名太空舰队的将领们——全是克隆人军官——围在全息投影地图周围研究着下一步行动计划。
“别的都好说,但是围绕在北美东部区域上空的那一层离子云,始终是个令人头痛的事。”本人还在拉格朗日点的太空要塞上,却是以合算投影参与此次会议的GDI太空舰队副司令托温中将如此说道(铁鹰内部军衔他仍然只是准将,中将军衔是铁鹰归入GDI后,由联合国方面所授予,林海现在在GDI的军衔,也是由联合国方面提升到了上将,但这个上将在他的系统军衔里并不算数,他依旧只是全球防卫军中将军衔),“通讯在那片区域受到极大影响也就算了,可是连观测设备都要受影响,这就很麻烦,如果观测不准确,在北美上空执行轨道轰炸,炸到自己人和炸到敌人的机率是一样的。”
“精确轰炸也不行,那层离子云同样会干扰到导弹的定位。”本人在现场的塔盖特上校跟着老上级说道,“总之,所有电子设备在那里都会受到干扰,轨道支援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知道那里的情况,之前思晶人在那里搞出离子风暴的时候,我也去过北美地区现场。”林海说道,“所以在北美的作战,我想还是得以地面作战为主,而且还得是没什么空中支援的地面装甲战。我们原本要进行的,针对纽约地区的轨道打击,就是因为判定产生离子风暴的可能是思晶人的某种大型设施,而那种设施,就部署在纽约,如果我们炸平了纽约,那么离子风暴可能会逐渐消失。”
“但是凯恩博士新的研究报告,让人泄气。”托温摇摇头,有些遗憾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