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化版的主力舰,但也比希拉级要强上太多,所以在作战上,还是可以依靠的。”
“上校,会后请给我一份这些弱化主力舰的详细资料,我需要知道把这些弱化版的主力舰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听了李正阳的解,托温直接向他索要起相关资料来,“另外,这只是解决了一部分GDI内部矛盾问题,对于我们目前作战舰艇人员不足问题,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这只是星舰再设计计划中的一部分。”林海道,“你们都知道,我一直不信任那些政客们的信用,所以就算有各种不得已的原因,向各国提供太空武力,但指挥权也要掌握在我们手上,而且给他们的东西,也绝对不会是最好的东西。只是现在看来,当初想的还是太过简单了些。给他们一些炮灰舰,除了浪费本就不足的人手外,对于整个战局并没有什么帮助。别忘了再过三年多,另外一支异星舰队就会接近太阳系,我们没那么多太空员可以浪费。所以再设计计划里,向地球各国提供弱化版主力舰的同时,针对已有星舰进行操作人员需求减少设计,也是重心之一。当然了,虽然提供给外饶弱化版主力舰,但是好歹也是主力舰,提供给他们太多,对于我们依然很有威胁,不过我们也在开发新型战舰,等到各国人员配备上弱化版主力舰的时候,我们的新船自然也服役了,战力对比依旧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大家对此不用过于担心。”
林海完这些,李正阳也再次为他所提到的这些计划进行了详细明。
所谓人员需求减少再设计,就是在各型星舰上再增加部分自动设备,进一步减少操作星舰所需要的船员数量,让一艘星舰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尽管这种设计会令星舰在作战中受损时缺乏损管人员,但有大使级支援舰存在的情况下,这样的情况多少都会缓解许多,只要受损的星舰能徒后方,就能得到及时修理,舰内缺少一些船员影响也并非很严重的问题——更何况他们还配置了一些工程机器人,专门用于舰内维护、修理。
像希格拉级驱逐舰,原本配员一百人,现在新的设计中,这样一艘三百米长的星舰,此时却只需要三十人便可保证星舰百分百的运转效率,这样原设计的船员人数,现在就能操作三艘同型星舰,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
而弱化版的科迪亚克级
解了一下林海的计划后,李正阳又向托温道:“我听到托温阁下过,现在希格拉级本就人手不足,不少船现在就只能维持五十个人操作,那么等到那些船改装升级后,你们一艘船还能再省下十几、二十人放到其他船上去,这样还能再增加不少船舰使用量。”
“这是我今听到的一个好消息。”能够解决一部分人手不足的问题,托温怎么可能不高兴,只是他脸上并没有什么笑容,仅在言语中表示了一下心情后,又起其他需要上面给解决的问题,“人手上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动化改装,以及之后人员补充来解决,但是,星舰质量确实需要提高才校根据近期作战报告来看,我们与思晶饶交战距离基本上都保持在一万公里以上,大多数时间甚至在十万公里的距离,在这个距离,海巨兽级不受任何影响,它们大多都装备着定向能武器,光秒级的作战都不成问题;科迪亚克级勉强还能用,虽然大多数主武器是磁轨炮,但强激光炮也不少,甚至还有同轴脉冲激光炮能在这个距离一炮重击思晶人星舰;但是希格拉级驱逐舰在这个交战距离就不行了,它们标配的450毫米磁轨炮,以及太空鱼雷很难在这个距离命中目标,等到炮弹、鱼雷飞到,思晶饶星舰早就飞远了。如果以后我们与思晶人交战距离都这么远的话,我们耗费巨量资源制造出来的希格拉级驱逐舰,就变成一堆废铁了。我知道希格拉级的定位,一是用来打发各国对太空武力的渴求,二是用来弥补我们舰队数量不足的问题,三是要它们成为我们主力舰的盾牌。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费巨资打造出这样一支舰队,可不是要他们当看客的,再怎么是一堆炮灰、简易生产品,我们的作战计划也是把他们考虑在内的,如果他们派不上用场,那么我们能用来作战的,还就只是那些主力舰了,在数量上我们就比不过思晶人。”
“这个问题,我们也有考虑过。”林海回答了托温这个问题,“的确,我们不可能让花了那么多资源的舰队变成摆设,哪怕他们战斗力不算很高,数量上来后还是很大一股助力,所以我们也有一些旧舰武力强化计划。只是磁轨炮弹速的问题,以我们目前的技术不可能解决,就算是凯恩博士那儿也没有解决的方案,太空鱼雷也是一样,受技术水平限制,那些鱼雷也不可能飞出光速——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