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虽然有一部分镜头,是借鉴了《后天》这部电影而构思出来的,可是,绝大部分故事情节是吴宸的创意,采用多点叙事的方式来反应这个现象。
温室效应现象或者说全球变暖现象,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却没有《后天》电影那么夸张,毕竟是艺术作品而不是纪录片。吴宸的镜头属于适度渲染,通过多个地方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引申出背后的原因,通过灾难演绎出未来的可怕后果。
既然是艺术作品,人在电影中的作用就是不可替代的,家庭的亲情、男女的爱情,属于画龙点睛的手笔,没有这些衬托,怎么能够让人感觉到灾难的可怕呢?
电影从一群在加拿大滑雪的青年男女开始,里面有感受不到家庭亲情温暖而跑出来的女配角凯拉,她在滑雪场遇到了男配角亨利,两人正是尽情释放青春活力的年龄,自然而然就有了爱情生长的基础,可是这群青年男女并不知道,一场遍及全球的灾难正在处于临界点,很快就要爆发了。
与此同时,一次全球性温室效应研讨会开始,参加的有各国元首和科学家,皮尔斯扮演的男主人公也是其中一个,他以“经常性发表危言耸听言论”而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物。
为什么要请他来参加这次特别会议呢,是因为地球上频频发生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等自然灾害,各国政府感觉到事情有些脱离了掌控,于是想起这个向来说话惹人讨厌的教授。
镜头一步步的把灾害展示出来,特别是恐怖的海啸,席卷了那些海拔很低的岛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岛国的代表在会议大声疾呼,他们作为人类的一员,也有生存的权利,事情要是再度恶化下去,这些国家就要不复存在了。
男主人公列举了大量的详实数据,展示了许多的迹象,特别是人类现代化文明的发展,对地球资源的掠夺和破坏,被过度砍伐的亚马逊森林的一幕幕触目惊心。
由北极冰川的大量融化,降雨量的急剧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没有人注意到淡水汇入北大西洋后对墨西哥湾暖流造成了破坏,从而切断了北大西洋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地区带到了欧洲的西北部,这是欧洲形成温暖气候的主要原因。北大西洋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淡水切断后,欧洲西北部的温度急剧下降,新的冰河时代来临了!
先是暴风雨袭击纽约,洪水蔓延到了整个城市,菲比饰演的女主人公是个警察,她全力帮助市区的灾民度过危机,却不知道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飓风,即将席卷整个纽约,堤坝损毁海水倒灌,狂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由于气候的突然转变气温骤降,加拿大在短时间内就滴水成冰,人们可以亲眼看到由水结冰的过程,那种场面清晰得令人恐惧。
在滑雪场木屋的一群青年人,该如何度过这次低温袭击呢?得知孩子遇到危险的父母,得知妻子遇到危险的丈夫,这一切都在考验男主人公的理智、勇气和智慧。
“《温室效应》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科幻灾难片,也是最具有内涵和视觉冲击力的电影,没有太多夸张的场面,残酷的灾难、温暖的亲情和甜蜜的爱情,一幕幕场景震撼了所有的观众,达到了心理的共鸣。”
“一方面是海啸袭击沿海城市、海水冲破堤坝进入城市、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岛国家,一方面是气候骤然降温,风雪交加滴水成冰,冰雪覆盖了大地,冰川时代的再度来临。另一方面却是内陆的大面积干旱,粮食减产缺乏食物,淡水急剧缺乏,害虫提前苏醒吃掉了庄稼,病菌滋生人类的抵抗力下降。”
“人类总是认为这个世界是随意支配的,却不知道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摧残了赖以生存的环境,终将自食恶果。虽然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还有待科学查证,但这些可能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却给了我们足够的警惕。”
“我们在为未来的惨痛结局而感到揪心的时候,夫妻间的真情和信任,父母与儿女间的亲情和付出,男女间的爱情和奉献,也为所有人的内心注入了热血和活力,超级大导演为我们奉献了一部经典作品,也是最有价值的作品......”《纽约时报》专门发表了评论。
电影放映结束后,在场的观众们为这部经典影片鼓掌一分钟,与之对应的《后天》,自然就要悲催了,境界压根还差的太远,场面倒是足够壮观,但是属于爆米花电影,看与不看那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杰西卡直到中午时分才勉强睡醒,还是因为吃午餐的缘故被吴宸叫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