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
东郊,明军大营。
一大早,大营内就响起一片嘈杂之声。
营内的士卒在各自上官的指挥下,开始收拾物资器具,准备启程出发,前去救援高阳城。
热闹了近半个时辰后,高起潜便带着两万兵马,拔营起寨,急奔南下而去。
保定府高阳县距离京师,有三百多里的距离。
原本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至少也需要四五天的时间。
但由于军情紧急,高起潜也不敢怠慢,急令麾下兵马日夜兼程,火速赶往高阳。
一路之上,经过的涿州与新城等地,都已经遭受到了清军的劫掠。
行走在官道之上,时常能见到百姓的尸首被弃之野外,成群的野狗与乌鸦在尸首上分食着尸首。
在这些尸首中,老人与小孩占了大多数,少有男子与妇人的尸首。
“看来,清军这是有目的性的掳掠人口啊!”看着这些百姓的尸首,刘博源无奈的摇头叹息。
现在的威武城,其实也是非常的缺乏人口,特别是前河套平原的开发,更是需要大量的人口。
前河套平原,那可是一个水草丰美,土地肥沃的地方啊!
只要有足够的的人口资源,绝对能将前河套平原,打造成一个稳定的粮食与战马的后勤供应之地。
但如今,清军也在掳掠人口,简直就是在刘博源的口中夺食。
士可忍,孰不可忍。
绝对要将清军掳掠来的人口,全部都抢夺回来,最好是都带回到延绥镇去。
心下愤怒的刘博源,当即命麾下的士卒掩埋百姓的尸首,而后加快行军速度,赶往高阳城。
......
三天后。
“报!启禀大人,前方十里之外,便是安州城!”
一名夜不收快马奔来,向作为大军先锋的刘博源汇报军情。
“到安州城了?太好了!”
安州城,正是卢象升与救援大军的汇合之地,安州城南下三十里,便是高阳了。
随后,刘博源策马跑向中军,向高起潜汇报情况。
“高公公,前方十里,便是安州城了!”
“太好了!终于赶到了,这可把咱家累的够呛!”
高起潜面露欣喜之色,稍稍活动了一下身子。
“命大军加快速度,争取在晌午之前赶到安州城!”
“是,高公公!”
围在高起潜身边的关宁各镇将领大声应是,随即唤来身边亲卫,命他们前去向麾下的士卒传达命令。
“前方十里便是安州城,大军加快速度,赶到安州城休整!”
亲卫来回的策马大喊,向麾下的士卒传达命令。
关宁军士卒听后,立即露出大喜的神色,行军的步伐也不由的加快了许多。
......
一个半时辰后。
安州城,北门外。
“督臣,这高起潜怎么还没有来?他不是派人来说,只要一个时辰便能抵达吗。”
“现在这时间,都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时辰,怎么还没有到,莫不是高起潜这太监在耍我们吧!”
看着头顶略向西偏的太阳,虎大威的面色变得有些急躁。
“是啊,督臣!这高起潜莫不是在给我们下马威吧!”杨国柱也是面色不爽的道。
唯有大同总兵王朴,默不作声的站在一旁,神色略显落寞。
听着虎大威与杨国柱二人的吐槽,卢象升依旧是面色平静,目光望向北面的官道,静静的站着没有说话。
早在前两日,他便收到京中好友的来信,告知他高起潜取得通州大捷之事。
初收到来信之时,卢象升还满脸的不可置信,以为是京中的好友在跟他开玩笑。
可是随后,军前赞画杨廷麟也过来找他,告诉他高起潜取得通州大捷之事。
到了这时,卢象升才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其实,不是卢象升不相信通州大捷之事,而是不相信高起潜这个人。
作为一个贪生怕死、毫无统兵能力的太监监军,卢象升可谓是非常的看不起。
特别是高起潜还一力主张与清军议和,并且还处处掣肘卢象升,致使卢象升不能好好的与清军作战。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卢象升根本就不可能与高起潜同心协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