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如语跟方王的婚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倒救了高嫔。
因为小公主的事,高嫔被中宗,已经冷落多时。有了方王的婚事,中宗又想起高嫔来了,跟太后一商量,让她出来主办婚事。
一则,出嫁的是她的同胞妹妹,二则,也乘机拉拢下高家,进而安抚方王。
虽然中宗看高阶不怎么舒服,可安抚方王更重要。眼下,婚事既然成了,自然是先办场盛大的婚礼,让大家都高兴高兴,才是头等大事。
所以,婚事一定,中宗就让太监捧了圣旨,直接去长沙召方王进京了。
中宗登基的时候,方王才十三岁。在京城的方王府,一直住到二十岁,跟严世玉的女儿办了婚礼,才一起出发去长沙的。
这次,中宗就想让方王进京完婚,一则太后跟琳太妃也在京城,二则方王也有两年没进京城了。为了严妃的那档子事,中宗也想弥补下兄弟间的裂痕。
借了徐士吉的主意,用了高家的小姐,安抚方王,中宗还是挺满意的。所以这婚礼,自然是越盛大越好。也好叫天下的人都看看,中宗兄弟多和睦,皇室又是多强大。
这场婚礼,中宗的收益最大,既能弥补兄弟裂痕,又能安抚人心。高家次之,既能帮高嫔摆脱困境,又能讨好中宗。那徐士吉,他有什么好处呢?
要知道,他们家女儿徐若兰,现在可是高嫔的眼中刺肉中钉。高嫔要是得意了,徐若兰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所以,一下早朝,徐士吉就心事重重地回了家。次子徐坤文正吃着早饭,还没去翰林院呢。
一看见儿子,徐士吉就长叹了一口气,说:“都是你出的好主意!”
徐坤文挖了勺桂圆莲子羹,问:“皇上没答应?”
“答应了!”徐士吉没好气地回答。
“答应了你还生气?”徐坤文继续吃粥。
徐士吉气的胸口都要冒火了,可儿子还这样慢条斯理。真不知道自己上辈子哪里做错了,老天爷要这么惩罚他。一口气给了他,两个莫名其妙的儿子。老大天马行空,思维跟谁都不一样。老二虽然比老大接近人类,可七窍玲珑,全是鬼点子。
徐士吉一着急,干脆抢了徐坤文的桂圆莲子羹,往边上一放,说:“这下子可好,高阶更得宠了!”
“父亲,你可记得兄长对皇上的评价?”徐坤文拎着根勺子,很无奈地问。
徐士吉点点头,原话,他可不敢说出来。长子徐乾文,跟了中宗一年有余,被贬北疆的时候,说了句“中宗貌似宽厚,实则多变,非仁君之相。”
看他点头了,徐坤文说:“京中早有谣言,说方王在长沙购买军甲,囤积粮草。就算只是谣言,皇上会怎么看,以后会怎么做?”
要知道,自古帝王,有多少是弑父杀兄,抢来的王位。别人行,为什么方王就不行?就算方王没有造反,中宗已经起了疑心,按他的『性』格,又如何会给方王留条生路呢?那么,跟方王联姻的高家,会有什么好下场吗?软禁在京城的令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听了徐坤文这么一番解释,徐士吉满头冷汗,还好,徐若兰进宫了。否则,要是有人今天早朝,把徐若兰一推荐,死的岂不是徐家了。
前几天,徐士吉因为高阶弹劾方王的事情头疼,不知道如何应对。儿子徐坤文就建议,拉拢方王跟高阶,让他们结成亲家。既帮中宗解了围,顺道,还能将高阶一军,岂不皆大欢喜。
所以,今天一早朝,徐士吉就这么做了。皇帝一指婚,徐士吉才发现,自己这个媒人,竟然帮了一把政敌高阶。当场就后悔不迭,回家的路上,更是郁闷不已。
结果,跟儿子一抱怨,这小子竟然想的那么远。这下子,高家眼下是高楼起,可大厦倾的日子,也不远了。
徐坤文抢回桂圆莲子羹,继续慢悠悠地吃。
徐士吉没了烦恼,看了一眼儿子,说:“你哥哥在北疆那鬼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指望他了,就盼着你早日成家立业,日后,也好跟你们母亲交代。”
徐夫人早亡,徐家的三个孩子,是徐士吉一手拉扯大的。结果,最像徐士吉的,反倒是女儿徐若兰。两个儿子就跟路边捡来似的,一个都不像他的做派。
家里没有夫人当家,徐士吉又忙于政务,就没注意子女的婚事。好在徐若兰的年纪,正好遇上朝里挑女官,进了宫,省了徐士吉很多麻烦。
而大儿子徐乾文,才名在外,从小就不断有人上门提亲。徐士吉当时心高气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