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逄纪跟着说道:“孟德,你有什么好计谋?”
曹操环顾四周,待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这里,方才慷慨陈词:“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计谋?
面对狂风暴雨,某等能做的当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如今这乱世,若吾等不齐心,又如何能对抗那暴君的肆虐?
如何能拯救这苍生万民于水火?
恐怕顷刻之间,就会真的葬身!
你看,我此行并非空手而来,我带来了各方豪杰的支持之意,带来了众多有志之士的报国之心。
而且,诸君,本初兄,我征兵回来的路上,不仅得到了精兵,而且还得到了这个!”
他说着举起了一块玉印。
“这是太傅的录尚书印。
如今局势动荡,这录尚书印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看本初兄不如录尚书事,如此一来,可更好地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才能对抗暴君!”
袁绍一听,坚决反对:“孟德,你这是何意?
我一心做匡扶汉室的忠臣,没有其他心思。
这录尚书事责任重大,诸君都比我更何时,我难以胜任。”
袁绍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似乎对曹操的提议感到非常不满。
华歆率先站出来,拱手说道:“如今局势混乱,正需有能者录尚书事以统筹大局。
袁公在诸侯中威望颇高,若能担此重任,必能整合各方力量,为对抗暴君奠定坚实基础。”
荀谌却微微摇头,沉声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当下局势尚不明朗,我们应再观察一番,等待更好的时机。
贸然让袁公录尚书事,恐会引发诸多不可预测的后果。因而引起暴君注意!
而如冀州牧韩馥那边是否同意。”
焦和也急忙说道:“吾以为荀谌所言有理。
录尚书事兹事体大,需谨慎考虑。
我们当权衡利弊,不可轻易决定。”
陶洪丘则捋着胡须,缓缓说道:“依我之见,袁公可录尚书事,或者让别人来录。”
许攸也在观察着其他人的神情,在曹操拿出录尚书印的时候,众人并没有激烈的反对情绪。
谈论的,也都是避免引起其他人注意的话题。
许攸的眼神中闪烁着带着野心的智慧光芒,忽然大声开口道:“主公,如今暴君肆虐,百姓苦不堪言。
录尚书事又怎么能让天下百姓信服。
那只有选一个新的汉室宗亲做皇帝,唯有如此,才能凝聚人心,对抗暴君。”
许攸的话语中充满了急切与期待,他的声音在军帐中回荡,仿佛敲响的战鼓,激励着众人的斗志。
闻言,曹操这才明白过来,袁绍虽然做事都喜欢安排很多步骤。
但这次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而自己只是其中的一环。
当然自己抛出问题,后面的人观看大家的反应,才会决定下一步怎么走。
不管怎么说,自己干的都是最脏的活。
陶洪丘皱眉说道:“若要选新的汉室宗亲为帝,那可得仔细斟酌人选。
如今汉室宗亲众多,究竟谁才是最合适的呢?
这其中的利弊可得好好权衡一番。若选得不当,恐会引发更大的混乱。”
他在先帝刘宏活着的时候,就差点参与王芬、许攸等人谋划劫持天子,更换天子的事了,自然对换不换天子并没有什么敬畏之心。
这时,华歆接口道:“选帝之事非同小可。
首先得考虑其仁德与才能,若新帝无德无能,又如何能凝聚人心,对抗暴君?
再者,其背后的势力也不可忽视,若新帝背后的势力过于弱小,恐怕难以撑起大局;
但若势力过于强大,又恐其日后难以控制。”
逄纪说道:“还有,新帝的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若年龄过小,难以亲政,容易被权臣操控;
若年龄过大,又恐其精力不足,无法应对这复杂的局势。”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讨论着选帝之事的利弊以及合适的人选。
军帐中的气氛愈发紧张而热烈,每个人都在为这重大的决策而绞尽脑汁。
而曹操和袁绍则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各自有着自己的盘算。
荀谌微微颔首,再次沉声道:“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