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用膳时,安王与宣平说起了宁王与顺王要出公差的事。 “三皇兄这趟公差出的一点儿压力都没有,还要带着皇嫂和孩子们一起去玩玩。”安王将挑好刺的鱼夹给宣平,“可惜我还没能带你去燕云呢,三皇兄一家倒先去了。” “我不急,咱不是说了吗,要等河清海晏了再游遍大好河山。”宣平吃着鱼肉很幸福,没有丝毫低落,“不过我估计八弟妹也得跟着离京。” “不至于吧,八皇弟那可不是短期公差,孩子那么小,西边环境也不好,跟着去做什么?”安王不太相信。 “静妃因着得了个孙女不太高兴呢,八皇弟心疼八弟妹肯定会带她走,你看着吧。”宣平没多说。 前几天她去顺王府看小郡主时恰好碰上了宫里来的嬷嬷,也听梅雪说过顺王妃的艰难,梅雪都被吓得焦虑了,生怕也生个女孩,落到顺王妃的境况。不过顺王妃幸运的就是顺王是个好的。 “我就是担心八皇弟能不能尽快在西北军站稳脚跟,明天得找默然几个好好商量商量。”安王盯着饭碗有些愁,顺王得先拿下将军印才能再去西戎,否则会出乱子。 “别急,明天我先去趟长公主府。”宣平宽慰他,给他夹了块喜欢吃的红烧肉放碗里,“你忘了,沈家是在外公去世后瓜分了蓝家的势才发家的,吃相可不太好,蓝家无男丁,军权注定会旁落,所以这么多年母亲从未表现出不满,但这等背主之人母亲岂能容忍。 虽然沈家盯得严,没能往西北军中安插进重要人物,但情报还是搜集了不少的,应该能助八皇弟一臂之力。” “沈家当初幸运,那时朝廷可用的武将太少了,以后就没这么便宜的事儿了。”安王冷声道,“对了,大舅哥也要随八皇弟走一趟西戎,父皇怕八皇弟应付不了。” “我哥还是靠谱的,只是不知大皇姐那里出了何事?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十多年,苦了她了,父皇是什么意思?”宣平有些同情更有些佩服大公主。 “父皇还没明说,不过他心中有愧,自然是要尽力护着大皇姐的,况且如今宣朝四境皆平,也不需要再委屈自己的公主了。”安王说道。 因着西边的事比较急,所以顺王等人行动很快,不过三天时间就收拾好出发了,皇帝给顺王下了命令,在大公主的事情上绝不妥协。 顺王带着白默然、王林、王勇和几个文职书吏,以及长公主给的几个帮手,领着一千精锐骑兵先行出发,后面顺王妃慢慢跟上。 另外安王给燕云去了信,另派了几个副将和军师到西北与顺王等人汇合,协助他拿下军权。 顺王走后,宁王那儿倒是不太着急,双方谈判嘛,总得沉得住气,没必要迫不及待的跑去,所以宁王的准备工作慢慢悠悠,倒是宁王家的几个孩子心早就飞到了草原上。 随着会试时间越来越近,举子们弃考的呼声就越来越大,之间还只是私下里串联,后来发现他们讨论此事并没有人来捉拿时,干脆光明正大的讨论,闹得京城上下满城风雨,便是不识字的普通百姓都在议论此事。 皇帝收到的奏折更多了,那些之前递上来阻止新税法的奏折都被皇帝搁置了,吴翰林更是被致仕了,可那些人仍然没放弃,接二连三的写着。 如今的奏折更是隐隐有了些要挟之意,似乎皇帝若不取消新税法,不惩罚始作俑者的安王,朝廷开科取仕就再也选拔不到人才。 皇帝看得冷笑连连,对朝廷的政策不能执行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入仕做官?对安王不满是吧?很好,让朕看看你们宁折不弯的骨气! 三月初六下午,皇帝又一次乾刚独断下了一份震惊众人的圣旨,今年科举的主考官都没拿到朝上讨论,皇帝直接指定了。 皇榜一贴,整个京城都沸腾了,主考官是安王,两位副主考分别是国子监齐祭酒和林三爷。皇帝这是铁了心的不肯放弃新税法了,不止如此,还在与这些读书人斗气。 景王听到消息又喜又恨,喜的是安王做主考,举子大面积弃考安王名声必受影响,若是处理不当出了事故,朝中人对他也会失望。恨的是皇帝居然如此偏心安王,连一向十分重视的科考都成了儿戏。 考生们则是群情激愤,朝廷根本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见,不重视他们这些读书人,那他们还考科举做什么? 一时间弃考的呼声更大了,连许多之前还在犹豫的人都决定弃考了,不能考,不能妥协,否则以后他们这些读书人还有什么地位可言? 外面闹得沸反盈天,养心殿里却仍是风平浪静,安王仍然保持之前的作风,政务皇帝让他看的他才看,不让他看的他绝不多看一眼。 皇帝命下面贴皇榜下旨时压根就没告诉安王,安王直到出了宫门才知道皇帝扔了一口大锅扣在了他的头上,蒙头转向的回了王府。 安王有些疲惫地回了主院,宣平迎上来亲自替他换衣服,“今天发生什么事了,父皇怎么突然让你做这个主考官了?这怎么听怎么看都是在与读书人斗气啊!” “我哪儿
“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