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一来,低等文官无需通过皇帝来任命;而高等文官的任命,内阁大学士的意见却又显的非常重要。
甚至发展到现在,没有内阁意见的附属确认,皇帝的任命只能叫中旨。皇帝直接提拔的文臣只能叫幸进。而那些接到皇帝直接任命的文臣,害怕名声不好往往会拒不受命,甚至会以激烈抗命以求一个良好名声。
内阁大学士的意见,在升迁上如此重要,文臣们当然会对内阁大学士格外敬畏几分。
可内阁大学士的选拔,却并不是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大学士要先得到朝堂高级文官共同推举,才能作为候选人再经皇帝批准而入阁。
这种选拔机制,又让未入阁的大学士受到朝臣极大的制约。想入阁,你就要有好声望才行。
正是这种制度,让大明皇帝的权威,在抱团的文官面前,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万历皇帝与文臣因立太子所产生的‘国本之争’,让文臣发现了他们的这种巨大力量。而‘国本之争’失利后,万历皇帝的殆政,又更把文臣的心气推到了更高的地步。
这也是后来天启朝开始几年,因没有得到阉党官员的支持,即便是天启皇帝的命令,也很难再朝堂奏效的原因。
皇帝权威受损,没有了皇帝权威的压制,又让大明文臣争权夺利所形成的党争,迅速公开化、激烈化。
反应到大明朝堂上,就是万历晚年的东林党以及齐、楚、浙等党派在朝堂的激烈争夺。
等到了天启年间,发现权威受损的皇帝要重新收回权力,这才又有了阉党和东林党的激烈争斗。
好在这时空有朱由检『乱』入,才没让大明党争走向血淋淋的无所不用其极。
可这样一来,朱由检方一登基,他就感受到了尚未向皇权彻底低头的大明文臣的难缠。
虽然,现在的朝堂还是以所谓的阉党为首,但面对刚登基的新皇,所谓的阉党却也还是拿出了维护文臣体系的本能。
朱由检提出的第一个文臣提拔议案,竟然就这样被内阁否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