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由检的问话,议事众臣中兵部尚书王永光面『色』虽然未动,但他心中涌上的满满都是苦涩。
崇祯陛下的这个问题,来并不复杂,兵部对此也有所预案。只是,对于王永光本人来讲,却还真不太好回答。
按常规,面对后金鞑子即将到来的大举进袭,兵部当立即协调辽东的各路巡抚和总兵,制定各处的详细防御及反击计划,以尽辽东明军的全力打退后金进攻。
可现在的问题是,王永光在兵部,至今也从未接到有关辽东鞑子要进攻的任何军情警报。而崇祯陛下却又并未出他的情报来源,这让王永光如何判定军情的真假?
王永光非常清楚,辽东巡抚袁崇焕现在正在全力抢修锦州城。各路人员物资正堆积在锦州城下。
若确定后金鞑子是真的来袭,那锦州城下的筑城人员就得马上撤离。锦州附近的各处驻军,也要迅速撤进尚未完全建成的锦州城中,做好坚守的准备。
锦州要坚守,而像宁远和山海关等地的驻军,任务则更重。他们除了要做好各城的防御外,还要做好出援锦州的准备。
辽东其他各地,像东江镇、广鹿岛、旅顺堡等鞑子的侧后驻军,也要做好坚决出击、『骚』扰敌后的准备。
这些坚守和反击的准备,都是面对后金鞑子进攻的正常应对,也是兵部早就做好的计划。
只是,这计划,王永光却不敢直接上禀。
崇祯陛下方自登基,年少气盛,对辽东前线情况又不太了解,对大明全局的认识更是缺乏。
此次,崇祯陛下又不知是从何处得到几句后金鞑子即将来袭的情报,他王永光若将这战备计划全盘上报,万一崇祯陛下要下令立即执行,那该怎么办?
要知道,这战备计划一动,辽东各处军兵往来调动所消耗的钱粮,那可绝不是数。除了钱粮方面的巨大消耗,这进入战备还必会耽误锦州城的修筑进度。
若辽东鞑子万一最终并未来袭,那这个责任该是谁的?
王永光心中很明白,自他上奏王恭厂大爆炸为‘变’后,他已算是叛出了殉,与魏忠贤也已是势成水火。
这几个月来,魏忠贤和殉一直都在寻找他的破绽。若非新帝登基诸事繁杂,只怕他王永光早已被赶出了京城。
想到这里,王永光心中就涌上一阵巨大的懊悔。
王恭厂大爆炸后,启帝受伤病危,眼见得帝位交替在即。而这几年来,魏忠贤的行事又过于『操』切,对地方士绅也煎迫太急,整个朝廷上下有太多的人都怨恨满腹。就是殉内部,也有太多太多的人对魏忠贤的政策十分不满。
在这帝位交替的关键时刻,一旦启帝驾崩,没了启帝的全力支持,那魏忠贤的下场,那是完全可以预知的。
新帝即将登基,面对即将大举反颇东林党和大明朝野内外的大量官员士绅,王永光心中焉能不惧?
‘变’一,其实就是王永光在向东林党和大明士绅示好,他是在为自己的将来谋求后路。
可王永光万万没想到,启帝是驾崩了,虽稍有波折,但信王殿下却也算是顺利的登基成为崇祯新皇。可这位往昔护住了诏狱中众位东林党人『性』命,看上去对东林党人颇为友善的信王殿下,在登基为帝后,行为表现却大出他的预料。
登基数月来,崇祯陛下不仅连新皇大赦都未曾释放任何一位在诏狱中关押的东林党人,甚至连正常的朝会也都很少参加,朝政竟然依然还是在让魏忠贤代掌。
虽然宫中内廷的大太监们人事变动颇大,可魏忠贤的地位,看上去却依旧十分稳固,这让王永光大感判断失误。
早知崇祯陛下也是这么一位倦政之君,那他就该在多观望些时日才是。
本来今次崇祯陛下首次主动问政,问的又是辽东军事方面的问题,王永光这位作为主管大明军事的兵部尚书,本该欣喜雀跃才对。
这可是他在新帝面前有所表现、一展所长的大好时机。
可王永光却知道,只要他一开口上报辽东的战备守御计划,那他就是拱手向魏忠贤送上了一个巨大的把柄。
你想啊,这战备计划一动,一旦辽东鞑子没来,那平白消耗的钱粮,还有耽误的锦州筑城时间,谁来负责?
到那时,谁会找,谁特么又敢去找崇祯陛下的责任?
到那时,他王永光绝对就是拿来替罪的,最好的、也是最大的肥羊。
可崇祯陛下都点名提问了,他要是不上报计划,那他王永光却又有了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