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在没看到那些厚厚的卷宗以前,熊廷弼对高起潜拿来的所谓‘平辽计划’,心中还很是不屑一鼓。
大明建国时日已久,建国时尊奉的程朱理学,随着大明这上百年的发展也已日显僵化,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正德年间,一代大儒王阳明经过归纳整理和消化吸收前饶思想,提出了以心为本新思想。他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为中心学开创了心学一脉,使儒学有了新的发展。
可程朱理学也好,阳明心学也罢,其实都属于哲学范畴。这些形而上的学问虽发人深省,引导思想『潮』流,但却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学精的。而相比理学,王阳明先生创立的心学思想虽然要先进些,但因心学问心的特『性』,使大明文士的学风日趋走向空谈。
许多没学到心学精髓的半瓶醋文生官员,都再也不愿去扎扎实实的做实事,只学会了大言欺人。他们还美其名曰‘关心国是’。
就在这种崇尚空谈的风气影响下,大明朝廷内掌控舆论的所谓‘清流’官员,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毕竟大家都喜欢站着话不腰疼),整个大明朝的风气也越来越显浮躁。
具体到实处,那就是肯扎扎实实做实事的朝廷官员越来越少,而只为求名、扬名的官员却越来越多。
到了后来,为了求名、扬名,那些所谓的‘清流’和‘关心国是’官员,甚至连最基本的调查研究都不做,就敢大言不惭的向朝廷上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来巧言政事。
这些连基本情况(如辽东山川河流走向)都搞不清楚的文生官员,闭门造车搞出的东西,那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可偏偏这些似是而非的浮夸计划,拿来哄骗施政经验不足的年轻皇帝,却极易受到皇帝的好评。
皇帝好哄,可这些不切实际的计划,素来自傲的熊廷弼却是一向难以忍受。
尤其是现在,有着切骨之痛的熊廷弼,对这些只擅纸上谈兵的所谓‘清流’和‘关心国是’官员,那更是痛恨异常。
就像那袁应泰、那王化贞,他们那个不是素有清名的清流官员。他们又那个不是把计划做的花样百出,吹的花『乱』坠。可要不是他们,大明也不会在辽东接连惨败,他熊廷弼也不至于被囚在这诏狱中,虚耗这数年的大好光阴。
还‘平辽’,要真由着他们『乱』搞,他们能不把山海关都直接葬送了,那就算是老保佑大明了。
抱着对所谓‘平辽计划’的极度不信任,熊廷弼翻开了桌上厚厚的卷宗。
“咦,这是什么?”
翻过几页卷宗,熊廷弼忽然惊讶的发现,他现在看到的竟然并不是什么‘平辽计划’,而是辽东宁远一线明军的详细布防情报。情报内,从正在抢筑的锦州到重军守备的宁远,各处要塞屯堡有多少军卒驻守,主将是谁,又有多少的粮草军械储备,这林林总总无不写的清清楚楚,标注的明明白白。
这么详细?
熊廷弼伸手又翻翻下面的几本卷宗,广鹿岛、东江镇、旅顺堡等字样瞬间映入了熊廷弼的眼郑
更让熊廷弼感到惊讶的,是他在最下面还看到了一本标注有后金鞑子字样的卷宗。
难、难道这是后金鞑子的详细情报?不觉间,熊廷弼的喉头干咽了一下。
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熊廷弼把这本标注着后金鞑子的卷宗,粗暴的一把抓了出来,直接放到了卷宗的最上边。
翻开卷宗,黄台吉、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跃入了熊廷弼眼郑
如宁远明军情报一样,后金各路旗主贝勒的战力构成,驻防地域也都写的清楚明白。只是,有关后金各旗的详细人数、甲胄军械和各旗的粮草储备,卷宗中的数字旁,都明确标注了疑似二字。
这、这……
看着这份详细的后金情报,熊廷弼的双手都忍不住颤抖了起来。本能的,熊廷弼一把抓过纸笔,把他认为的关键情报开始摘录出来。
写着,写着,熊廷弼的笔划越来越慢,他猛然抬起头,面容有些狰狞的向高起潜叫道:“这些,都是真的吗?”
是啊,这些卷宗,这些情报都是真的吗?
熊廷弼并非那些只会空谈的清流。万历三十六年,熊廷弼担任辽东巡按御史时,他就曾亲自调查汇总过这样的情报。那时的后金还叫做建州女真。
也正是凭借着那些情报,熊廷弼才肯定的认为努尔哈赤将会使大明的心腹大患,并依次提出了一系列布防辽东和遏制努尔哈赤的计划。
若非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