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打圆场。
不过在此期间。赵弘润意外地发现,无论是司马安麾下的闻续、白方鸣等将军。还是朱亥麾下的将军封夙,似乎都对自家大将军与另外这位大将军之间的敌意习以为常,全然没有过来帮腔的意思,甚至于,根本就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
这让赵弘润有些纳闷。
难道说朱亥与司马安两位大将军互有怨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
赵弘润颇感奇怪,毕竟他并未听说过这类事。
当晚在成皋关上用饭。不得不说,朱亥果然是准备了颇多佳肴用来款待赵弘润。
可别扭的是,一同在屋内用饭的司马安,他面前的案几上就只有摆着一碟腌肉与一碟盐菜与一碗米饭,寒酸地不得了。
后来赵弘润才知道。那两碟子菜,皆是砀山军的士卒给他们家大将军准备的,自尊心极强的司马安,怎么也不情愿接受朱亥给予的“嗟来之食”,宁可粗茶淡饭。
而朱亥呢,也丝毫没有劝说的意思,反而在用饭时一个劲地劝赵弘润多吃些肉、多喝些酒,并且不时地夸赞他们成皋关的野味是多么的鲜美,酒水是多么的香醇,摆明了就是故意去气司马安的。
拜这两位大将军所赐,赵弘润这顿饭吃得冷汗淋漓,胃痛不已。
用过饭后,赵弘润悄悄唤来将军封夙,小声地询问他这件事。
直到封夙低声向他解释了一通,赵弘润这才了解,为何朱亥与司马安明明都是曾经魏天子身边的宗卫出身,却相互瞧不顺眼的原因。
倒不是二人有什么仇恨,而是二人的某个观点存在着严重的分析,即应对外族的态度这件事。
像朱亥,他是提倡讨抚并举的,比如针对于三川之民,这位大将军提倡讨伐对大魏心怀敌意的外族人,并招揽安抚对大魏较为亲近的另外一部分外族人,正因为如此,朱亥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皆屠之这种观点的司马安怎么也合不来。
怪不得父皇将司马安安置在大魏腹地的砀山,而令徐殷、朱亥两位大将军分别镇守汾陉塞与成皋关……要是换一换,那真是要出乱子了。
赵弘润心中感慨着。
一想到明后几日,他先行军就要踏足三川之地,到时候,迎面皆是属于外族人的三川之民,赵弘润真不敢想象,到时候司马安与砀山军将会如何对待那些三川之民。
当晚,朱亥命人将他所搜集的有关于三川之民的情报与这片土地的地图,交到了赵弘润手中。
至于这位大将军是否有将同样的情报命人交给司马安,这种问题显而易见。
不过话说回来,这份地图可谓是详细,清楚注明了羱、羯、羝三族人的大概活动范围,包括那个羯角部落。
不难猜测,镇守成皋关的朱亥其实没少派人打探三川之民的情况。
“堵不如疏……不如就拿羯角部落开刀?”
望着地图上那个代表着羯角部落的标记,赵弘润暗暗思忖道。(未完待续。)
第367章:祭出屠刀!消失的砀山军!
次日天明,即七月二十二日,讨伐三川的先行军总算是真正踏足到了三川之地。
而当赵弘润仍在考虑是否要邀请大将军司马安过来,共同商议讨伐羯角部落的对策时,五日以来并无异动的砀山军,终于展露出其桀骜不驯的一面。
“殿下!砀山军脱离本军!”
一名急匆匆赶到队伍前头前来的商水军士卒,气喘吁吁地向赵弘润禀告了这个令后者大吃一惊的消息。
你在跟我开玩笑吧?
当时,赵弘润第一时间的反应竟然是这个,因为他还真没想到,司马安竟然会在不经他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脱离。
“什么时候的事?”
赵弘润一脸惊怒地问道。
那名商水军士卒有些畏惧地低了低头,低声说道:“不知何时脱离的。……就是走在最后的士卒,走着走着,发现身后没有了砀山军的踪迹,因此……因此急忙上报……”
竟、竟然……
赵弘润张了张嘴,气地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两支军队一前一后赶着路,突然后面的砀山军消失了,在前边行军的商水军士卒竟然毫无察觉?!
这岂不意味着,若砀山军要偷袭商水军的话,亦能轻易得逞?
虽说砀山军乃魏国驻军六营之一,是名副其实的精锐军队,不是商水军这种新编不久的军队可比,可两者的差距也不至于大到这种程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