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度引起了众多羱、羯、羝三族人的抱怨,毕竟如此密集的部落坐落,使得他们放牧羊群时,必须将羊群赶到很远的草原上,才能使羊群吃到足够的草。
但抱怨归抱怨,却没有一个部落愿意离开雒地,毕竟赵弘润已经对他们宣布,雒地将成为第一个自由贸易城池,他们可以在这个城池,与远赴此地的魏国商人进行交易,将羊皮、羊毛等三川部落的特产,换取魏国的铜钱,以及谷物、盐块、茶叶、酒水、调味料,甚至是产自楚国的青铜、漆器、珍珠等等。
不过,虽然说是与魏国的商人交易,但事实上,第一批与雒水之盟诸部落交易的,却依旧是魏国朝廷的户部。
十月中旬,那些悬挂着大魏户部旗帜的船只,装载着满船谷物、茶叶、盐块等物,沿着雒水来到雒地那简陋的临时港口,在一番锱铢必较似的口舌谈判后,换取了大量的羊皮,甚至是羊只。
这些魏国朝廷运输船的到来,使得雒地附近的诸部落简直要沸腾一般,毕竟他们从未如此大规模地与他方展开贸易。
而在几乎所有羱族人、羯族人、羝族人都万分欣喜地拿着他们部落的特产去与魏国的户部官员交易时,赵弘润远远地站在一旁,眉头微皱,仿佛是在为什么事而烦心。
“大魏,真能消化如此众多的羊皮么?”
纶氏部落的族长禄巴隆不知何时来到了赵弘润身边。
看得出来,由于刚刚得到赵弘润许诺给他们部落的补偿,这位族长满脸笑容,兴致颇高。
“我大魏,有六七百万的军民,其中有三成仍然欠缺可御寒的冬衣,你说呢?”赵弘润微笑着反问了一句。
一听到六七百万与三成这两个数字,禄巴隆眼中泛光,毕竟他虽然冲动莽撞,但是脑筋却不死板,怎么可能计算不出其中所蕴含的巨大利润。
“大魏的军民喜欢食羊肉么?”禄巴隆又问道。
听闻此言,赵弘润轻呵一声,随即叹了口气感慨道:“这些运往我大魏的羊只,绝大多数并非是用来食肉的……”
“那用来做什么?”禄巴隆很是不解,毕竟在三川,食肉是杀羊最主要的利用形式。
“耕地。”赵弘润轻吐一口气,淡淡说道:“我大魏的耕牛严重不足,似牛羊等牲口,在我大魏皆是稀罕物,可舍不得宰了吃肉……”
禄巴隆愣了愣,这才注意到赵弘润似乎兴致不高,心下不觉有些纳闷。
毕竟在他看来,眼前这位肃王殿下促成了魏国与三川部落的公平贸易,这是足以被双方称颂的莫大功勋,可为何这位肃王却是一副兴致缺缺之色呢?
就在禄巴隆纳闷之际,忽见赵弘润的宗卫穆青驾着马从远处飞奔而来,口中急呼道:“来了,殿下,有人来了!”
谁来了?
望了一眼面露喜悦之色的赵弘润,禄巴隆转头望向远处,只见在远处,有一辆马拉车装载着满车的货物,正缓缓朝这边而来。
禄巴隆回头望了一眼临时港口处,那一船一船与三川部落交易货物的魏国朝廷户部官员,又望了一眼远方那辆形单影只的马拉车,困惑地抓了抓头发。
一如既往地,他还是猜不透眼前这位魏国年轻王族的心思。(未完待续。)
第463章:民商崛起之初
时间回溯至九月初。
就在赵弘润刚刚平定羯角部落,却懒得发正式捷报至大梁他父皇处的同时,他亲笔写了几封书信,分别派人送到了户部、工部以及冶造局。
户部尚书李粱在反复仔细观瞧了赵弘润的书信后,长叹一声:“肃王此举,利国利民,不过,却会因此得罪很多人呐。”
当日,李粱便将此事禀告于垂拱殿。
此时,魏天子尚且接到他儿子赵弘润的正式捷报,仅从御史补官邱毓时不时的战报中得知三川战役他儿子已胜券在握,倒也不再担心三川那边的战事。
相比之下,魏天子更加在意赵弘润这份送至户部的书信,因为这其中涉及到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看来我儿已经在着手准备对付那些人了……他比朕有魄力。”魏天子惆怅感慨了一句。
见此,李粱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这此事……”
魏天子沉思了片刻,挥挥手说道:“就按那劣子的意思,以户部的名义昭告各县。”
“这样好么?”李粱犹豫地问道。
只见魏天子微微一笑,摇头说道:“朕那劣子,虽有经世之才,但性格自负,若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