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密,在如今局面下保持了观望态度,而右侍郎郑图,这个出身郑城王氏联姻家族的男人,也暂时不作表态,几次谢绝了骆的笼络。
这也难怪,毕竟郑图的妻室是郑城王氏的女儿,虽然当初郑城王氏鼎力支持长皇子赵弘礼,可如今,突然爆出雍王弘誉才是王皇后亲生儿子的惊闻,也难保郑、王两家会有所迟疑。
在长皇子赵弘礼离开大梁的如今,转投桓王赵弘宣不是不可以,但说到底,转投桓王赵弘宣顶多只是自保,倘若能搭上雍王弘誉这根高枝,那才是能够飞黄腾达的捷径。
可能正是考虑到这一点,长皇子赵弘礼在离开大梁前才会特地叮嘱赵弘宣,直白地表示郑城王氏已不可信任至少已不能像曾经那样信任。
十月初九,在桓王府的书房内,桓王赵弘宣与骆、周再次提起此事。
当然,聊的话题当然不是什么郑城王氏是否会转投雍王弘誉这种话题,他们商议的,是长皇子赵弘礼在上党的那些家底,主要还是米粮与酿酒这两大类。
而这些家底,长皇子赵弘礼在离开大梁前,也一并留给了赵弘宣,供他养活北一军。
而问题就在于,曾经赵弘礼这些家底,都是郑城王氏的人在负责打理,可如今发生了那样的事,以防万一,赵弘宣必须将这些东西从郑城王氏的手中接管过来。
为此,赵弘宣与骆、周二人在经过商议后,挑出了两位人选。
一位便是黄邑沈氏目前的家主沈绪,此人乃是沈淑妃的兄长,赵弘润、赵弘宣兄弟俩的舅舅,自然是完全值得信任的人;而另外一位,则是长皇子赵弘礼的妻族、济阳李氏的嫡长子李霖,也是注定不太可能投奔雍王弘誉的人。
记得在赵弘礼离开大梁之前,就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济阳李氏,两日后,李霖便代表济阳李氏,拜访了桓王府。
而眼下,沈绪与李霖二人皆已前往上党郡,一方面是整合上党郡的原东宫势力,将这些因为长皇子赵弘礼离开大梁而无所适从的贵族、世家,重新纳入到桓王党的圈子里;而另外一方面,则是逐渐从郑城王氏的手中,拿回本该属于赵弘礼、但后者却已转赠给赵弘宣的家业。
在商量完针对郑城王氏的态度后,赵弘宣与骆、周二人,又清点了一下赵弘宣目前所拥有的财产。
赵弘宣自然是没有什么积蓄的,毕竟他养活一个北一军都不够,哪里来什么积蓄。
但是长皇子赵弘礼有,据骆所说,赵弘礼原本就筹备一笔大概十万金的钱款,准备日后购置博浪沙河港的店铺。
看得出来,那时的赵弘礼,还是有东山再起的希望的,只是没想到发生了那样的事,这位长皇兄心灰意冷,索性就将所有的一些都遗留给了赵弘宣。
包括那座长皇子府。
“若是出售那座府邸,应该可以凑个二三十万金左右……”骆在旁用略带感慨的语气说道:“终究,那也是王府,想来大梁的世族门阀,对此应该会很感兴趣才是。”
听闻此言,赵弘宣眼中闪过几丝犹豫之色。
虽然赵弘礼在离开大梁前将那座府邸也送给了赵弘宣,并且看他样子日后也不太可能返回大梁,但赵弘宣还是不想卖掉那座府邸。
但正如骆、周所言,与其留着那座多余的府邸,每年还要花费资金去修缮、打理,还不如卖给城内的世族,哪怕是卖给宗府,将卖得的钱投入博浪沙河港的店铺,终究那里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在思忖了许久后,赵弘宣点了点头,说道:“骆,这件事就由你来全权负责吧。”
我?
骆微微一愣,不由地与周对视一眼,二人皆感觉有些意外。
不过一转念间,骆与周便明白了自家殿下的意思。
在告辞了自家殿下离开书房后,在经过府内走廊转角的时候,周感慨地说道:“这样的话,可能得多花许多的钱呐……”
骆闻言点了点头。
关于博浪沙河港那些店铺,骆原以为自家殿下会亲自出面,毕竟博浪沙河港那些店铺的租售,虽然对外宣称是户部负责,但实际上负责此事的,却是他们家殿下的兄长、肃王赵弘润只不过这笔庞大的收入,肃王府只得两成,其余八成归户部罢了。
因此,最实惠的办法无非就是桓王赵弘宣自己出面,亲自与其兄长交涉,凭借着兄弟俩的亲份,难道那位肃王殿下还会赚自己弟弟的钱不成?
搞不好,赵弘宣只需说两句好听的话,那位肃王殿下会直接送几个上好的店面给弟弟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