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的檄文,目的在于将庆王弘信打成叛逆。
而第二份,则是庆王弘信公布的讨伐太子弘誉的檄文。
相比较第一份檄文,第二份檄文让桓王赵弘宣异常愤怒,原因就在于,庆王弘信指责太子弘誉软禁了他们的父皇,同时也软禁了桓王赵弘宣的兄长肃王赵弘润。
就算赵弘润、赵弘宣兄弟二人已远不如年幼时亲近,但再怎么说,他俩仍是兄弟,赵弘宣岂会坐视兄长被软禁?更何况是被他曾经一直以来就厌恶的太子弘誉软禁。
于是,他立刻召来骆与周两位心腹幕僚,与他们商议起兵之事。
其实在此之前,桓王赵弘宣就已经就这件事,与骆以及周边二人商量过,只不过当时,骆考虑到肃王赵弘润身在大梁,故而建议桓王赵弘宣按兵不动、静观事态变化,毕竟,万一肃王赵弘润选择支持太子弘誉的话,他们的立场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先不说能不能打赢,难道桓王赵弘宣还敢跟兄长沙场相见?
直到今日,得知太子弘誉将肃王赵弘润软禁在大梁的肃王府后,骆便不再多做阻劝了。
道理很简单,肃王赵弘润若果真被太子弘誉软禁,那可能是因为前者不满后者的行为如此一来,骆也就洞悉肃王赵弘润对此事的态度了。
“我兄长错信赵弘誉这个奸诈小人,故而才会遭后者软禁。”
此时此刻的桓王赵弘宣,虽然十分关切兄长赵弘润的关切,但在心底,他亦暗暗有些窃喜。
毕竟他一直以来都厌恶太子弘誉,但是又无法说服兄长赵弘润,而如今,他兄长赵弘润被太子弘誉软禁,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当日,桓王赵弘宣响应庆王赵弘信的号召,率领五万余北一军,前赴大梁。
期间,赵弘宣亲笔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山阳县,送到四哥燕王赵弘疆的手中。
说实话,燕王赵弘疆不太乐意参合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之间的斗争,但在得知八弟肃王赵弘润被太子弘誉软禁在大梁后,这位燕王殿下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若当初没有肃王赵弘润的千里驰远,他赵弘疆早就与心爱的妻妾徇死于山阳县了,哪里还能活到今日?
于是乎,燕王赵弘疆一方面调南燕军驻守河内郡的东部,以防韩国趁火打劫,一方面则响应桓王赵弘宣的号召,率领三万山阳军,起兵征讨大梁。
数日后,这个消息传到了庆王赵弘信的耳中。
此时,庆王赵弘信已率领庆王军逼近宋郡的定陶,即将踏入魏国王都的京畿之地梁郡,骤然听闻桓王赵弘宣与燕王赵弘疆于安邑、山阳两地响应起兵,他闻之大喜。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听说了一件足以震惊魏国的大事:肃王赵弘润逃离大梁时,遭遇伏击,不幸中箭,待回到商水县后,不幸亡故。
在听到这则消息后,庆王赵弘信简直惊呆了,难以置信地询问那细作道:“此事当真?!”
那细作回答道:“千真万确。……肃王回到商水县后,他的宗卫们于全城遍访名医,两三日后,商水县的肃王府,隐隐传出女子哭泣声,而在此之后,肃王的宗卫长卫骄,与前宗卫长沈,二人纠集数万兵力,意欲起兵攻打大梁,为肃王报仇。……这件事,商水县都传遍了。”
庆王赵弘信呆了半响,随即忍不住笑了起来。
虽然他竭力想掩饰心中的喜色,但奈何实在掩饰不住。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他紧紧攥着拳头,心中万分激动。
在他看来,太子弘誉这回绝对是在劫难逃了。
虽然他庆王赵弘信与老八赵弘润也有仇怨,但他绝不敢当真对后者下死手,而太子弘誉而好,居然将赵弘润害死了哪怕是错手害死,铺天盖地的负面影响,也足以将太子弘誉淹没。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便准备将这件事公布于众,以此增加太子弘誉的“罪行”。
可转念一想,他又改变了主意。
无他,只是因为肃王赵润被太子弘誉害死这件事,利害关系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庆王赵弘信不敢用这个把柄去攻击太子弘誉。
为何?
因为肃王赵弘润非但是他魏国的英雄,更是秦国的王婿、楚公子城君熊拓的妹夫。
若是被秦王与楚公子城君熊拓得知他们的女婿与妹夫死在魏国内斗中,搞不好秦王与楚城君熊拓会趁机起兵攻打魏国。
当然,到时候秦王与楚城君熊拓起兵讨伐魏国,不